术前需评估患者全身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及既往拔牙史,行口腔局部检查并拍X线片制定方案,准备好消毒器械;操作时分步分离牙龈、用合适牙挺挺松患牙后选相应牙钳沿牙长轴操作拔除;术后要咬住棉球止血、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饮食温凉细软并观察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安抚情绪,妊娠期女性分阶段拔牙且操作轻柔,老年人要评估全身状况并加强伤口护理。
一、术前准备
1.病史评估:详细询问患者全身疾病史(如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药物过敏史及既往拔牙史。例如,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拔牙可能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需先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评估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拔牙易导致出血不止。2.口腔局部检查:通过临床检查确定患牙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情况,拍摄X线片(如根尖片)明确牙根形态、与邻牙及重要结构(如神经、鼻窦等)的关系,据此制定个性化拔牙方案。3.器械准备:准备好消毒后的拔牙器械,如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等,并检查器械性能是否良好。
二、操作步骤
1.分离牙龈:使用牙龈分离器沿牙颈部与牙龈之间插入,轻柔分离牙龈,确保牙龈与牙体完全分离,防止拔牙时牙龈撕裂,降低术后出血及感染风险。2.挺松患牙:根据患牙情况选择合适牙挺(如直挺、弯挺等),将牙挺刃部插入牙周间隙,以牙槽嵴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缓慢施力,逐渐使患牙松动,增加拔除可行性。3.拔除患牙:根据患牙位置和方向选取相应牙钳,握住牙钳后沿牙长轴方向进行缓慢摇动、扭转或牵引操作。例如,上前牙多采用摇动方式,通过反复摇动扩大牙槽窝;下颌磨牙常采用牵引方式,沿牙长轴方向将患牙拔出。
三、术后注意事项
1.止血护理:患者咬住无菌棉球压迫止血,一般30~40分钟后取出棉球,注意勿咬压过长时间,以防局部黏膜损伤。2.口腔清洁与饮食: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和漱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出血或干槽症。饮食宜选择温凉、细软食物,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伤口,影响愈合。3.症状观察:密切观察伤口情况,若出现明显疼痛加剧、出血不止(如唾液中持续大量出血)、发热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复诊。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拔牙时需充分安抚其情绪,避免紧张哭闹。术后应指导家长协助儿童保持口腔清洁,告知儿童勿用舌头舔或吸吮伤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2.妊娠期女性:妊娠前3个月及后3个月一般不宜拔牙,以防流产或早产。若必须拔牙,需在妊娠4~6个月时进行,操作需轻柔,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异常反应。3.老年人:老年人拔牙前需全面评估全身健康状况,控制好基础疾病。拔牙后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可能需适当延长抗炎治疗时间,注意观察伤口愈合进程及全身状况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