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按类型分多类,心源性因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致脑供血不足,常见病因有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有基础心脏病史及年龄大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者易发;神经介导性包括血管迷走性(常见,由情绪紧张等诱发,青少年及年轻人群易患)和情境性(与特定情境相关,如咳嗽、排便、吞咽等诱发);体位性因体位突然改变致回心血量减少等,老年人、长期卧床或服影响血压药者易发;代谢性与代谢异常相关,如低血糖、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可引发;脑血管性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致脑部局部供血不足,有脑血管狭窄等基础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者易出现。
一、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因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常见病因包括心律失常,如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使心脏搏动显著减慢,心输出量骤降;室性心动过速时心脏电活动紊乱,影响正常收缩与射血。器质性心脏病也是重要因素,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可能阻碍心室充盈与射血;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左心室射血受阻,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此类情况在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年龄较大且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者风险相对更高。
二、神经介导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晕厥
是最常见的神经介导性晕厥类型,多由情绪紧张、疼痛、长时间站立等因素诱发。当受到这些刺激时,人体会出现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减慢、外周血管扩张,进而使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青少年及年轻人群中较为常见,情绪波动等因素易诱发。
2.情境性晕厥
与特定情境相关,例如咳嗽性晕厥多发生于有慢性肺部疾病者,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力升高,影响静脉回流与心脏射血;排便性晕厥常见于排便困难或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升高影响血液回流;吞咽性晕厥可因吞咽动作诱发,机制与神经反射有关,在有食管疾病等情况时更易出现。
三、体位性晕厥
由于体位突然改变,如从卧位或坐位快速站起时,重力作用使血液淤积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急剧下降,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老年人因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能力下降,更易发生体位性晕厥;长期卧床或服用某些影响血压调节药物(如降压药)的人群风险也较高。
四、代谢性晕厥
与身体代谢异常相关,例如低血糖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可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低氧血症可因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贫血等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缺氧引发晕厥;高碳酸血症多由呼吸功能障碍引起,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影响脑功能,导致晕厥发生。
五、脑血管性晕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导致脑部局部供血不足,引发短暂的晕厥症状,常见于有脑血管狭窄、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年龄较大且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更易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