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急救要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并去除受冻部位潮湿衣物,复温可温水浸泡或专业人员快速复温,轻度冻伤清洁后涂冻伤膏,重度冻伤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无菌覆盖,需密切观察创面预防感染,儿童复温留意水温且尽快就医,老年人要观察血液循环兼顾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并多学科就诊防并发症。
一、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寒冷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温暖室内,去除受冻部位潮湿、寒冷的衣物等,避免继续暴露于低温环境加重冻伤程度。
2.避免对冻伤部位进行摩擦、拍打等可能加重损伤的操作,防止进一步破坏冻伤组织。
二、复温处理
1.温水复温法:将冻伤部位浸泡于38~42℃温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直至冻伤部位皮肤转红、有温热感。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对于手部、足部等部位冻伤,要精准把控浸泡水温与时间,保障复温安全有效。
2.快速复温特殊情况:若采用快速复温,需由专业医护人员严格操作,依据冻伤具体程度调整复温相关参数,确保复温过程科学合理,最大程度减少冻伤组织损伤。
三、创面处理
1.轻度冻伤(皮肤未破溃):使用温和清洁剂清洁冻伤局部后,可涂抹正规的冻伤膏等药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促进冻伤部位恢复。
2.重度冻伤(有破溃):先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洗创面,去除污染物,然后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保持创面无菌状态,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四、预防感染
1.密切观察创面:定期查看冻伤部位创面情况,若出现红肿加剧、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送医进行抗感染等专业处理。
2.谨慎使用抗生素:若创面存在较高感染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抗生素,但要避免自行随意滥用抗生素,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更为娇嫩,冻伤复温时需格外留意水温,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防止烫伤。儿童冻伤后应尽快就医,由专业人员处理创面,因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需密切观察冻伤部位恢复进程,加强感染防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等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相对较差,冻伤复温后要密切观察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促进冻伤部位恢复。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处理冻伤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情况,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注意冻伤处理对心血管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确保冻伤处理与基础疾病治疗相互协调,避免因冻伤处理不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冻伤后极易发生感染且伤口愈合缓慢。此类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加强对冻伤创面的监测,一旦发现创面有异常变化,如红肿、渗液等,需及时到内分泌科与皮肤科联合就诊,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诊疗方案,保障冻伤部位得到妥善处理,防止病情加重引发糖尿病足等更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