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突发障碍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发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病理基础有脑血管阻塞、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有眩晕、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头颅CT早期可能低密度灶,MRI更敏感早期可发现病灶,中老年是高发群体且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增加风险,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忽视,儿童罕见但有先天血管畸形病史可发病,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是危险因素。
一、定义与病理基础
急性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循环突发障碍,致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引发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脑血管出现阻塞,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这会使血管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进而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心源性栓塞也是重要原因,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阻塞脑部血管。
二、临床表现差异
(一)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表现
若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可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表现为肢体活动无力、不灵活;偏身感觉障碍,即对侧身体感觉减退或异常;还可能出现同向性偏盲,患者视野的一半出现缺失。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表现
而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时,常见症状有眩晕,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共济失调,表现为平衡障碍、行走不稳等;吞咽困难,影响正常进食。
三、影像学特征
(一)头颅CT表现
在头颅CT检查中,早期可能表现为低密度灶,这是因为梗死区域脑组织缺血、水肿导致密度降低,但早期可能不太明显,需要结合临床动态观察。
(二)头颅MRI表现
头颅MRI在早期就能发现病灶,相较于CT更敏感,能更早地检测到脑组织的缺血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四、人群相关因素
(一)中老年人群及基础疾病影响
中老年人群是急性脑梗死的高发群体,若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高血压会使血管承受压力增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脂血症会使血脂沉积于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二)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迟钝,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肢体无力、认知改变等,易被忽视。
儿童:虽较为罕见,但若有先天性血管畸形等病史,也可能发生急性脑梗死,需特别注意及时诊断和干预,儿童的脑血管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发病后需采取更谨慎的诊疗措施。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也是危险因素,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功能;酗酒可导致血压波动、血脂升高等;缺乏运动易使体重增加,引发代谢紊乱,进而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