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是临产前胎膜破裂,分足月和未足月。孕妇胎膜早破后需一般处理(平卧抬高臀部、监测胎心),并依孕周处理,足月多自然分娩,未足月超28-34周无感染等尽量延长孕周用激素促肺成熟;预防要孕期注意卫生、营养均衡、治疗基础疾病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胎膜早破的定义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称为足月胎膜早破,妊娠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
二、孕妇胎膜早破后的处理措施
一般处理
体位:孕妇应立即平卧,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这是因为一旦发生脐带脱垂,可导致胎儿急性缺氧甚至死亡,抬高臀部能减少脐带受压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此体位要求都是适用的,能最大程度保障胎儿的安全。
监测:密切监测胎心变化,通过胎心监护等手段及时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对于有不同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胎儿宫内发育异常病史的孕妇,更要加强胎心监测的频率,因为这类孕妇的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孕周评估与处理
足月胎膜早破:如果孕周已达37周及以上,一般会在破膜后12-24小时内发动宫缩,自然分娩。对于年龄较大(如35岁及以上)的孕妇,可能会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因为高龄孕妇分娩风险相对较高。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于妊娠28-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若胎儿存活、无感染征象、羊水池深度正常,应尽量延长孕周。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如给予地塞米松等药物,这能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有感染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胎膜早破时间较长等情况,可能需要及时终止妊娠。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孕妇,在处理上也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胎儿情况,以保障母婴安全为首要原则。
三、胎膜早破的预防措施
孕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过于剧烈等。孕期性生活不当可能会增加胎膜早破的风险,尤其是在孕晚期。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都应注意这一点,保持良好的外阴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机会。
营养均衡:孕妇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的食物。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维持胎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蛋白质是构成胎膜的重要成分之一,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胎膜的完整性等。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或合并妊娠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好相关指标。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孕妇合并有阴道炎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因为阴道炎症可能会上行感染,引发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对于有妊娠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孕妇,要积极控制病情,将血压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对胎膜等的不良影响。
总之,孕妇胎膜早破后需要根据孕周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在孕期要注意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以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