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位置通过薄弱点等进入另一部位,常见有腹股沟疝、脐疝、股疝、切口疝等,不同类型疝气症状有别,如腹股沟疝中男斜疝有可复性肿块等表现,男直疝老年男性多见等,脐疝小儿易复性、成人可伴不适等,股疝40岁以上女性多见易嵌顿等,切口疝腹部手术切口处有可复性肿块等,可复性肿块是典型表现,不同人群需注意观察。
一、疝气的定义
疝气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气有腹股沟疝、脐疝、股疝、切口疝等。
二、疝气的症状
(一)腹股沟疝
男性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起初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内推送时肿块可回纳消失。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逐渐增大,甚至降入阴囊。若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可伴有剧烈疼痛,且疝内容物可能发生绞窄、坏死,出现肠梗阻表现,如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男性腹股沟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站立时发现腹股沟内侧区半球形肿块,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极少发生嵌顿。
女性腹股沟疝:症状与男性相似,但由于女性解剖结构特点,发生嵌顿的风险可能相对有所不同,且疝块可出现在腹股沟区等相应位置。
(二)脐疝
小儿脐疝:多属易复性疝,表现为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咳嗽等腹压增高时肿物突出,安静、平卧时肿物可回纳。一般无其他不适,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摩擦而有不适感。
成人脐疝:较为少见,多见于中年经产妇女。疝内容物常为大网膜,患者站立或用力时脐部有半球形肿物突出,平卧休息时缩小或消失。疝块较小时症状不明显,疝块较大时可伴有腹部隐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且成人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较多。
(三)股疝
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可暂时消失或不完全消失。股疝容易发生嵌顿,除局部胀痛外,还可伴有急性肠梗阻表现,如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四)切口疝
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处。患者在手术切口部位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用力时肿块突出,平卧休息时缩小或消失。较大的切口疝可有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部隐痛等表现。疝内容物如与切口处组织粘连,可能发生嵌顿,导致局部疼痛加剧,伴有肠梗阻症状。
不同类型疝气的症状表现各有特点,但总体来说可复性肿块是其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当出现相关异常肿块且伴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对于儿童疝气,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腹股沟等部位是否有异常肿物;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疝气相关症状可能表现不典型,更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