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夏秋季流行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属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对热等敏感耐低温干燥,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一般十余天初期起病急有高热头痛等极期病程天左右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且呼吸衰竭是严重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恢复期体温下降神经症状好转部分发病六月后有后遗症期少数六月后有精神神经症状,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抗体阳性可确诊,预防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儿童需按程序接种疫苗防蚊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老年人需注意防蚊出现异常尽快就医。
一、定义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在夏秋季流行,主要侵犯儿童。
二、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核心为单股正链RNA,该病毒对热、常用消毒剂(如乙醚、氯仿等)敏感,耐低温和干燥。
三、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猪感染乙脑后可出现病毒血症,蚊虫叮咬猪后再叮咬人,从而将病毒传播给人。
四、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2.初期: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升至39~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精神倦怠或嗜睡。
3.极期:病程第4~10天,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还可出现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等。
4.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好转,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如失语、肢体瘫痪等。
5.后遗症期:少数患者患病6个月后仍存在精神神经症状,如失语、肢体瘫痪、智力减退等。
五、诊断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夏秋季发病、10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学检查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六、预防
1.控制传染源:加强猪的管理,流行季节前对猪进行疫苗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如使用蚊帐、蚊香,消除蚊虫孳生地等。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手段,重点人群为儿童。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乙脑,需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脑疫苗,并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穿长袖衣物等,若出现发热、头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需注意居住环境防蚊,一旦出现发热、意识改变等情况,应尽快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重症及后遗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