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可通过症状表现(腹痛特点、胃肠道症状)、体格检查(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腹部CT)综合判断,出现相关表现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全面评估诊断。
一、症状表现评估
1.腹痛特点:急性阑尾炎典型腹痛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由于阑尾神经受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双重支配,初始为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定位不明确,之后炎症刺激壁层腹膜,出现躯体神经定位的右下腹固定痛。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腹痛起始位置不典型,老年人对疼痛感知相对迟钝,腹痛表现可能不剧烈但仍需重视。
2.胃肠道症状:早期常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腹泻或便秘等表现。婴幼儿可能以呕吐为较早出现的症状,易被误认为消化道疾病。
二、体格检查
1.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但也可能因阑尾位置变异而有所不同。老年人腹肌较松弛,压痛可能不明显,但仍存在。
2.反跳痛:当医生按压右下腹并迅速抬手时,患者感到疼痛加剧,提示炎症累及壁层腹膜。儿童进行反跳痛检查时需轻柔操作,避免因患儿不配合而造成误诊。
3.结肠充气试验:用一手按压左下腹,另一手挤压近侧结肠,若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有炎症。
4.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若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多见于盲肠后位阑尾。
5.闭孔内肌试验: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屈曲90度,然后被动向内旋转,若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70%-90%以上,但儿童白细胞计数可能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时也需警惕阑尾炎,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反应相对敏感。
2.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有助于辅助诊断急性阑尾炎,且其升高程度常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B超是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能避免X线辐射对胎儿或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但对于位置较深或单纯性阑尾炎,B超可能存在一定假阴性率。
2.腹部CT: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尤其对于复杂型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的诊断价值较高,但需考虑辐射剂量问题,对儿童等应谨慎选择。
综合以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阑尾炎。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