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相关疾病的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或脓性、细胞计数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生化蛋白高葡萄糖低、可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影像学检查(头颅CT早期可能无异常后期有脑水肿等表现,头颅MRI更敏感可发现早期异常信号及脑膜强化)、病原学PCR检测(快速灵敏可早期诊断但需注意质量控制),儿童、孕妇、老年患者检查有特殊注意事项。
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一般情况下,白细胞数可达到(100-1000)×10/L甚至更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在80%以上,这是机体对李斯特菌感染的炎症反应表现。
生化检查: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可高于1g/L,葡萄糖含量可低于2.2mmol/L,这是由于细菌感染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影响了脑脊液中蛋白质和葡萄糖的代谢平衡。
病原体检测:
涂片革兰染色:可在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中发现革兰阳性短小杆菌,这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原体的类型。
细菌培养:将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是确诊李斯特菌脑膜炎的重要依据。通常需要将脑脊液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等合适的培养基中,在35-37℃环境下培养,李斯特菌可生长形成小而透明的菌落,通过进一步的生化鉴定等方法可以明确是否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致病菌株。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一般可达(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脑脊液中的炎症反应相呼应,反映了机体全身性的炎症状态。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在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梗死、脑室扩大等表现。例如,可见脑实质内低密度影,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脑组织水肿所致;脑室扩大可能是因为脑脊液循环受阻等原因引起。
头颅MRI:相较于CT,头颅MRI对脑部病变的检出更为敏感。在早期即可发现脑实质内的异常信号,如T2加权像上可见高信号影,提示脑组织存在水肿、炎症等病变;还可发现脑膜强化等表现,有助于更清晰地评估脑部受累情况。
病原学PCR检测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脑脊液等标本中的李斯特菌核酸,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明确是否存在李斯特菌感染,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或者早期怀疑李斯特菌感染但传统培养方法尚未得出结果的情况,PCR检测能够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不过,在进行PCR检测时,需要注意标本的采集、运输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这些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因患儿不配合等因素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在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时要谨慎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不良后果。而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可能影响,同时要确保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