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是软脑膜弥漫性炎症改变,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病原体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等,也可因自身免疫性因素、颅脑外伤引发,新生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是高危人群。
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和成人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肺炎链球菌常寄居于人体的鼻咽部,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感冒、劳累等情况,细菌可侵入血液,进而到达脑膜引起感染。在儿童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该菌可在鼻咽部繁殖,然后进入血液,最终到达脑膜引发脑膜炎,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易见,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侵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导致炎症发生。
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夏季和秋季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儿童由于活动范围广,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感染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都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散发性的病毒性脑膜炎,该病毒可潜伏在人体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如发热、劳累、精神压力大等情况,病毒可被激活,沿着神经轴突移行至脑膜引发炎症。
腺病毒:除了引起呼吸道感染外,也可导致脑膜炎,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飞沫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儿童感染后相对更易引发脑膜炎相关症状。
真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吸入含有新型隐球菌的气溶胶而感染,然后病原体可经血行播散至脑膜引起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由于其自身免疫力较差,难以抵御新型隐球菌的侵袭。
其他因素:
自身免疫性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脑膜,引发脑膜炎样的改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包括脑膜,导致炎症发生,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颅脑外伤:当头部受到外伤时,颅骨骨折等情况可能使病原体更容易进入脑膜引起感染。例如,开放性颅脑损伤时,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可直接进入脑膜,从而引发脑膜炎。
特殊人群方面,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极不完善,且容易通过产道时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是脑膜炎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其出生时的卫生情况等;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也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而引发脑膜炎;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等的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比健康人群更易患上脑膜炎,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基础疾病的控制以及对脑膜炎相关症状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