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是妊娠二十周后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发病与胎盘浅着床等相关,临床表现有高血压、蛋白尿及头痛眼花等不适,诊断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降压、解痉及病情严重时终止妊娠,预防需孕前咨询、孕期定期产检等,特殊人群如高龄、有病史者需加强监测管理。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子痫前期是妊娠20周后发生的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其发病机制与胎盘浅着床、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免疫失衡等密切相关,胎盘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足导致子宫胎盘灌注不足是关键环节。
二、临床表现
1.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压通常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若持续存在则可能发展为慢性高血压。
2.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或随机尿蛋白阳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3.其他表现:可伴有头痛、眼花、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子痫)、昏迷等。
三、诊断
1.病史与症状:详细询问妊娠史、高血压及肾脏疾病史等,结合孕妇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等,了解有无血小板减少、肝酶升高、肾功能损害等;尿蛋白定量检测明确蛋白尿程度。
3.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及胎盘情况。
四、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延长孕周、保障母儿安全。
1.一般治疗:保证充足休息,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给予高蛋白饮食,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胎儿情况。
2.降压治疗:常用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需将血压控制在130~155/80~105mmHg。
3.解痉治疗:硫酸镁是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的首选药物。
4.终止妊娠:为彻底治愈子痫前期的唯一方法,适用于孕周≥34周的子痫前期患者、孕周不足34周但病情严重的患者等。
五、预防措施
1.孕前咨询:有子痫前期病史、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孕前应进行评估和咨询,优化基础疾病控制。
2.孕期管理: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尿蛋白、体重等指标;合理营养,适当运动,避免过度肥胖;对于高危孕妇可考虑预防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应加强产检频率,密切监测血压和尿蛋白,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干预。
2.有子痫前期病史者: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需更早开始产检,加强血压、尿蛋白等监测,孕期遵循医生制定的个体化管理方案。
3.孕妇自身健康管理:孕期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产检及治疗。
4.胎儿监测: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必要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胎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