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切除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准备器械)、麻醉、切开(设计切口并切开)、分离病变组织、切除病变组织、创面处理(止血、缝合),术后要进行患者护理(口腔卫生指导、饮食注意)和复诊观察(定期复诊检查创面等),需遵循规范进行个性化操作及护理观察以提高效果、减少并发症。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全身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需考虑其特殊情况,如儿童患者要关注其配合度和全身发育情况,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进行口腔局部检查,明确牙龈瘤的大小、位置、累及范围等。
器械准备:准备好常规的口腔手术器械,如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2.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根据牙龈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局部浸润麻醉药物进行注射,使手术区域达到无痛状态。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浓度的麻醉药物,且注射时动作要轻柔,减少患儿的不适。
3.切开
切口设计:一般沿牙龈瘤的周围正常牙龈组织做弧形或梭形切口,切口要足够长以充分暴露病变组织,但要尽量减少对正常牙龈组织的损伤。例如,若牙龈瘤位于前牙区,可根据瘤体大小设计相应长度的切口。
切开操作:用手术刀沿设计好的切口逐层切开,注意避免损伤下方的牙槽骨和重要神经血管。
4.分离病变组织
钝性分离与锐性分离结合:使用血管钳等器械进行钝性分离,对于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的部分,可结合锐性分离,将牙龈瘤与周围组织逐步分离。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邻近的牙齿、牙周膜等结构。
5.切除病变组织
完整切除:将牙龈瘤完整切除,对于有蒂的牙龈瘤,要将蒂部一并切除干净。切除过程中要确保将瘤体完全移除,防止复发。
6.创面处理
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仔细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电凝止血等方法。
缝合:如果创面较大,可进行缝合,缝合时要注意对位准确,采用合适的缝线和缝合方法,如间断缝合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可吸收缝线或合适的非吸收缝线,减少拆线的痛苦和对患儿的影响。
术后注意事项
1.患者护理
口腔卫生指导:告知患者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术后24小时内可使用含漱液漱口,但要注意避免用力漱口。例如,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每天数次,每次含漱一定时间,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促进创面愈合。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口腔护理。
饮食注意:术后建议患者进食温凉、soft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过烫的食物,防止刺激创面。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
2.复诊观察
定期复诊:告知患者按时复诊,一般术后1周左右复诊,检查创面愈合情况,拆除缝线(如果是需要拆线的缝线)等。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要加强家长的沟通,确保患儿按时复诊。
牙龈瘤切除手术需要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操作,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和观察,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