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孕周不同有相应处理原则,孕龄<24周通常不建议继续妊娠;孕24-27周综合评估并权衡利弊;孕28-33周尽量延长孕周;孕≥34周顺其自然或考虑引产。破膜超12小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监测母胎情况,早产、有妊娠合并症、高龄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要加强相关评估、监护及沟通等。
一、孕周评估与处理原则
1.孕龄<24周:胎膜早破孕周小于24周时,由于胎儿存活率极低,且围生儿预后差,通常不建议继续妊娠,应终止妊娠。
2.孕24-27周:此阶段需要综合评估,若孕妇有继续妊娠意愿,应充分告知病情及可能的风险,住院观察,预防感染等处理,同时促胎肺成熟,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促进胎儿肺成熟,但需权衡利弊。
3.孕28-33周:若胎膜早破发生在孕28-33周,若无明显感染征象,胎儿未成熟且无宫外生长受限,应尽量延长孕周,一般通过住院卧床休息、应用宫缩抑制剂(如沙丁胺醇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等措施,同时密切监测母胎情况,包括胎心监护、子宫收缩情况、体温、血常规等,促胎肺成熟治疗同前。
4.孕≥34周:孕34周及以上发生胎膜早破,胎儿已基本成熟,可顺其自然,等待自然分娩,若超过12-24小时仍未分娩,可考虑引产。
二、预防感染措施
1.抗生素应用:破膜超过12小时者,应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无青霉素过敏史,可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其对母婴相对安全。
2.监测指标:密切监测孕妇体温、心率、子宫压痛、阴道分泌物气味等,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以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三、母胎监护
1.胎儿监护:通过胎心监护监测胎儿宫内情况,观察胎心率的变化、是否存在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评估胎儿有无缺氧情况。同时可进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等,了解胎儿宫内安危。
2.孕妇监护: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等,观察有无腹痛加剧等情况,关注孕妇的一般状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孕妇: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胎膜早破后更应加强孕周评估和处理,注重促胎肺成熟及预防感染,同时要关注早产儿可能出现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在孕期应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及预后。
2.有妊娠合并症孕妇:如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等情况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会增加感染风险,在处理胎膜早破时需兼顾血糖的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时,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增加,同时孕妇自身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较高,在处理过程中要加强产前诊断相关检查的建议,如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评估胎儿染色体情况,同时密切监测孕妇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