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做到保持口腔清洁,包括刷牙和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成年人每年至少一次,儿童从长第一颗乳牙起每半年一次;注意饮食健康,减少含糖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避免牙齿外伤,运动时戴防护用具、日常避免碰撞牙齿;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严格控血糖等。
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能有效清除刷牙难以清洁到的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成年人和儿童都可使用牙线,儿童使用时需在家长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的牙线棒,避免损伤牙龈。
定期口腔检查
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牙齿和口腔黏膜的早期病变。通过口腔检查,医生可以发现龋齿、牙龈炎等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牙髓炎。对于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年人,以及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缩短口腔检查的间隔时间,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儿童:从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一次。儿童时期是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发现牙齿排列不齐、龋齿等问题可以及时干预,促进牙齿健康发育。家长应带儿童到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口腔保健建议。
注意饮食健康
减少含糖食物摄入:过多食用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含糖食物,会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化脓性牙髓炎。应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量,少吃零食,尤其是在两餐之间。对于儿童,要限制其食用糖果的频率和量,可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替代,如水果、无糖酸奶等。
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促进口腔健康。例如,芹菜、胡萝卜等富含纤维的蔬菜,在咀嚼过程中可以起到类似牙刷的清洁作用,帮助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成年人和儿童都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摄入量建议达到300~500克,水果摄入量达到200~350克。
避免牙齿外伤
运动防护: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如打篮球、踢足球等,要佩戴好防护用具,如护齿套,防止牙齿受到外伤。对于儿童,在参与可能导致牙齿外伤的活动时,家长要格外注意监督和保护,确保儿童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
日常注意: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碰撞牙齿,如不要用牙齿咬过硬的物品,如坚果、骨头等,防止牙齿发生隐裂或折断,进而引发牙髓感染。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牙齿受到意外撞击。
控制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引发口腔感染,包括牙髓感染。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
其他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影响口腔健康,增加牙髓感染的风险。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循医生的综合治疗方案,密切关注口腔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