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梗阻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考虑年龄、性别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重点在腹部;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和肾功能;影像学检查有超声、IVU、CTU、MRU等;输尿管镜检查用于病因不明者,有创且有并发症风险。
症状表现:询问患者是否有腰痛、腹痛,疼痛的性质(如绞痛、胀痛等)、部位,是否伴有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例如,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梗阻常表现为突发的腰腹部剧烈绞痛,可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而肿瘤导致的梗阻往往起病相对隐匿,症状逐渐加重。
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以及是否能触及增大的肾脏等。如果存在输尿管梗阻导致的肾积水,有时可在腹部触及肿大的肾脏,伴有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了解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等。血尿常见于输尿管结石、肿瘤等引起的梗阻,白细胞尿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而感染也可能是导致输尿管梗阻的原因或与梗阻相互影响。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输尿管梗阻可导致肾功能受损,通过肾功能检查能反映出梗阻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程度,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可能已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输尿管梗阻诊断的常用初步筛查方法。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厚度以及肾盂肾盏的扩张情况,还能发现输尿管内是否有结石等异常回声。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对于肥胖患者或肠道气体较多影响观察时,可能会受到限制。
静脉尿路造影(IVU):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泌尿系统的排泄情况,能清晰显示肾盂、输尿管的形态、走行以及梗阻的部位。可以明确梗阻是位于输尿管的哪一段,以及肾脏的功能情况,但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造影剂过敏等患者不适用。
CT尿路造影(CTU):能够更清晰、准确地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原因以及肾脏、输尿管周围的解剖结构。CTU可以发现较小的结石、肿瘤等病变,对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适用于超声和IVU检查不明确的情况,但需要注意辐射暴露问题,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
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进行成像,无需使用造影剂,对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的患者较为适用。MRU可以很好地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
输尿管镜检查
适用情况:对于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输尿管梗阻患者,可考虑进行输尿管镜检查。输尿管镜可以直接观察输尿管腔内的情况,能发现输尿管内的结石、肿瘤、狭窄等病变,并且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活检等操作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但输尿管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输尿管穿孔、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