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憩室是尿道周围与尿道相通的囊性腔隙,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病因,女性和男性临床表现有别,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尿道镜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包括无症状或轻症保守治疗及有明显症状的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在各方面表现及诊疗有差异。
病因
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尿道上皮组织残留,可形成先天性尿道憩室,多见于女性,可能与尿道周围的腺管发育异常有关,在儿童时期也可能因先天性尿道结构异常而发病,女性儿童的尿道较短且宽,相对更容易出现先天性尿道憩室相关问题。
后天性因素:
创伤:骨盆骨折、会阴部骑跨伤等外伤可能导致尿道损伤,后期修复过程中形成憩室,这种情况在有外伤史的人群中需考虑,不同年龄因活动方式等不同,外伤导致尿道憩室的风险也不同,比如成年男性因职业等原因可能更易发生会阴部外伤从而引发尿道憩室。
医源性因素:尿道手术(如尿道吻合术等)后,若局部愈合不良,可能形成憩室,在接受过尿道相关手术的患者中需关注是否出现尿道憩室。
临床表现
女性患者:
排尿异常:可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这是因为憩室的存在影响了尿液的正常排出,尤其在儿童女性中,可能会出现排尿不畅导致的反复尿路感染等情况,长期排尿异常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
尿道分泌物:尿道口可能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尤其在合并感染时更为明显,儿童女性若出现尿道口异常分泌物,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局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尿道口周围触及肿块,排尿后可能有所变化。
男性患者:
排尿不适:可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成年男性可能因工作等原因久坐等生活方式影响,若合并尿道憩室,排尿不适症状可能会影响其生活质量。
血精或血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精或血尿,这与憩室内出血或尿液刺激有关,不同年龄男性的生活方式不同,如年轻男性可能性生活较频繁等,也可能影响尿道憩室的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女性:通过触诊等检查可能发现尿道口周围的异常情况,儿童女性检查时需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男性:检查尿道口及周围组织,了解是否有异常肿块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尿道周围情况,发现是否有囊性结构,儿童可选择超声检查,相对无创且方便。
尿道造影:通过向尿道内注入造影剂,能清晰显示憩室的位置、大小及与尿道的关系,是诊断尿道憩室的重要方法之一。
尿道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尿道内情况,明确憩室的开口等细节,对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保持局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等,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儿童患者保守治疗时要注意药物选择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症状的尿道憩室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切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切除憩室,恢复尿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术后恢复要关注其生长发育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