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凝血功能、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自身抗体等检查)、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及肝活检病理检查,不同人群检查需综合考虑,肝活检是诊断金标准但有创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感染状态等;丙肝抗体(抗-HCV)及丙肝RNA检测,用于诊断丙型肝炎;甲肝抗体(抗-HAVIgM、抗-HAVIgG),抗-HAVIgM阳性提示近期甲肝感染,抗-HA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戊肝抗体(抗-HEVIgM、抗-HEVIgG),抗-HEVIgM阳性有助于诊断戊型肝炎急性期感染。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肝炎严重时可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PT延长、INR升高、APTT延长等,严重的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
血清学标志物相关检查: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可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等,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炎亚型有不同的自身抗体谱。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炎患者肝脏可能出现大小改变,实质回声不均匀等表现,还可用于排查是否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胆囊胰腺等有无异常,有助于辅助诊断肝炎及评估病情。例如,在脂肪性肝炎患者中,超声可发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等脂肪浸润表现。
CT检查: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血管病变等,辅助肝炎的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例如,对于怀疑肝癌等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肝炎患者,CT检查可提供重要信息。
MRI检查:对肝脏病变的分辨率较高,在某些情况下,如鉴别肝脏肿瘤的性质等方面可能比超声和CT更有优势,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肝炎相关肝脏病变的诊断有帮助。
肝活检病理检查
肝活检是诊断肝炎的金标准之一。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肝脏炎症的程度、纤维化的分期等。例如,能区分是病毒性肝炎的哪种病理类型,判断炎症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以及有无纤维化及纤维化的程度等,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肝炎检查时需综合考虑。例如,儿童肝炎患者在检查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镇静等情况,根据儿童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女性肝炎患者要考虑月经等对部分检查指标的可能影响;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要重点排查酒精性肝炎,检查时要详细询问饮酒史等;有既往肝炎病史的人群要关注病情的变化及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