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有症状相关体征(腹痛表现多样、胃肠道症状有特点)、体征相关表现(右下腹固定压痛、腹膜刺激征及右下腹包块)和其他特殊体征检查(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及各试验意义与注意事项)。
一、症状相关体征
腹痛:
典型表现为初始脐周或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此为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症状演变特点。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腹痛起始位置不典型,新生儿急性阑尾炎腹痛表现常较隐匿,可能仅有拒乳、哭闹等非特异性表现;成人腹痛特点相对典型,但也有个体差异。
腹痛性质多样,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剧,当阑尾穿孔时,腹痛可暂时缓解,但随后全腹疼痛会加剧。
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常伴有恶心、呕吐,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程度一般不重。部分患者有腹泻症状,尤其是阑尾炎症刺激直肠时,可能导致便意频繁,但腹泻程度一般较轻。对于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恶心、呕吐及腹泻症状可能更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儿童患者胃肠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需警惕脱水等并发症。
二、体征相关表现
右下腹固定压痛:
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但也可能因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有所不同,如盆位阑尾压痛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腹膜后阑尾压痛可偏右下腹内侧等。无论阑尾位置如何,右下腹总有一个固定的压痛点,这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壁层腹膜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右下腹压痛的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在检查时可能因不配合而表现为抗拒右下腹触诊,需仔细判断。
腹膜刺激征:
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当阑尾炎症加重,波及浆膜层并刺激壁层腹膜时出现。但在小儿、老人、孕妇、肥胖、虚弱者或盲肠后位阑尾炎时,腹膜刺激征可不明显。小儿因腹肌发育不完善,腹肌紧张可不明显,但反跳痛可能是重要体征;老人对疼痛反应较迟钝,腹膜刺激征表现可能不典型;孕妇由于子宫增大,阑尾位置上移,腹膜刺激征表现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右下腹包块:
当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可在右下腹触及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此时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中毒症状。对于儿童患者,阑尾周围脓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
三、其他特殊体征检查
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用手按压左下腹,再突然松开,若引起右下腹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阑尾有炎症。该试验主要是利用结肠内气体冲击阑尾,引起阑尾炎症部位疼痛。但在一些肠道准备不充分或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腰大肌试验:
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若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为盲肠后位阑尾。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腰大肌试验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导致检查不准确。
闭孔内肌试验:
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均屈曲90°,然后将右股向内旋转,若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此试验在儿童及成人中均可进行,但儿童配合度低时可能影响结果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