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传染性疾病,侵犯肺组织,有特定症状、影像学及病原学特点;气管炎分急慢性,急性由感染等引起,慢性与吸烟等有关,有相应症状、影像学及病原学特点,两者在定义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病原学检查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犯肺组织。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等是易感人群,生活环境差、营养状况不佳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
气管炎:分为急性气管炎和慢性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急性气管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等引起,慢性气管炎常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相对更易患慢性气管炎。
二、症状表现
肺结核: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时间可长达2-3周以上,部分患者有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还会有低热,多为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7.3-38℃之间,伴有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儿童患者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
气管炎:急性气管炎起病较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或少量黏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伴有胸骨后疼痛、发热等症状,发热多为低至中度热;慢性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夜间有阵咳或排痰,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呈脓性。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肺结核: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特定部位的病变,如肺部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等部位的片状、絮状阴影,可伴有空洞形成,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楚,有时可见钙化灶等。不同类型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有差异,如原发型肺结核可见原发综合征,即肺内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见双肺弥漫性的粟粒状阴影等。
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无明显异常改变,急性气管炎发作时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的表现;慢性气管炎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等改变,合并感染时可见斑点状阴影等,但一般无肺结核那样典型的特异性病灶。
四、病原学检查
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分枝杆菌是简单快速的检查方法,但阳性率较低,若痰标本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则可确诊。还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可明确诊断,且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治疗提供依据。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还可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辅助诊断,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在解读试验结果时需综合考虑其特殊的免疫状态。
气管炎:急性气管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可通过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还可进行痰涂片和培养,查找病原菌,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指导治疗。慢性气管炎主要是临床诊断,一般根据症状、病史等综合判断,病原学检查主要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