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牙龈增生需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观察可初步判断牙龈增生,病史采集了解用药、口腔及全身疾病史,口腔检查包括牙龈局部及牙周探诊,影像学检查有X线、CBCT辅助,实验室检查辅助排查系统性疾病相关牙龈增生,综合多种方法准确诊断并明确病因以指导治疗。
一、临床症状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牙龈的外观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牙龈增生情况。牙龈增生可能表现为牙龈组织体积增大,覆盖部分牙面,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表现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有所差异。例如,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可能有特定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的典型外观特点,青少年可能因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导致牙龈增生,其牙龈可能呈现出肿胀、颜色暗红等表现。
二、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是重要的诊断环节。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因为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可能导致药物性牙龈增生;询问患者的口腔疾病史,如是否有牙周炎等基础口腔疾病,这对于判断牙龈增生的病因很关键;还要询问患者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史,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引发牙龈增生。不同年龄患者的病史重点不同,儿童可能要询问是否有先天性疾病等,女性患者要询问是否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等,孕期牙龈增生可能与激素变化等有关)。
三、口腔检查
1.牙龈局部检查
检查牙龈的质地,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牙龈质地可能较韧,而炎症性牙龈增生质地可能相对柔软且易出血。
测量牙龈增生的范围,包括累及的牙位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牙龈增生范围可能不同,例如青少年牙龈增生可能累及多个前牙区等。
检查牙齿的位置关系,牙龈增生是否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等。
2.牙周探诊
使用牙周探针进行探诊,了解牙龈沟深度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牙周袋等情况,区分是单纯牙龈增生还是伴有牙周病变的牙龈增生。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牙周探诊结果解读需结合其正常牙周情况标准。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拍摄牙齿及牙槽骨的X线片,了解牙槽骨的情况,判断牙龈增生是否影响牙槽骨,不同年龄患者的牙槽骨X线表现有差异,例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槽骨的X线表现与成人不同。通过X线可以辅助判断牙龈增生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牙槽骨吸收等情况。
2.CBCT(锥形束CT)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牙龈增生,CB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牙龈、牙齿、牙槽骨的三维结构,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牙龈增生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尤其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存在复杂解剖结构影响牙龈增生诊断的情况,CBCT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五、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可能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来辅助诊断。例如,对于怀疑有系统性疾病相关牙龈增生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导致的牙龈增生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参考范围不同,在解读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等。通过综合以上多种诊断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牙龈增生,并明确其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