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由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引起,感染途径主要为血行播散和医源性操作,不同年龄段感染风险不同;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诊断靠脑脊液、影像学、血常规检查;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支持;预防要管理基础疾病、避免医源性感染、护理新生儿。
一、定义与病因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是由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感染途径主要为血行播散,例如患者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情况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发炎症;另外,医源性操作如神经外科手术、腰椎穿刺等也可能导致细菌直接侵入脑膜而致病。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风险有所不同,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且可能在分娩过程中接触到产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而容易患病;而成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也易发生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
二、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除了发热外,可能出现拒食、烦躁不安等表现;而儿童及成年人患者症状相对较典型,但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此外,还可能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的局灶性症状,如抽搐、肢体瘫痪等,这与感染累及的脑实质部位有关。
三、诊断方法
1.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生化检查显示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革兰阴性杆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帮助了解颅内情况,如是否存在脑水肿、脓肿形成等,但对于早期诊断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的特异性相对较低,主要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3.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
四、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根据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如头孢他啶等,这些抗生素对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方法;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对于出现抽搐的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等。
五、预防措施
1.针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对于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肠道革兰阴性杆菌的风险。
2.避免医源性感染: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腰椎穿刺等医源性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细菌侵入脑膜的机会。
3.新生儿护理:对于新生儿,要注意产房及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产妇若存在产道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感染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