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瘤是成牙组织的错构瘤或发育畸形,分混合性和组合性牙瘤,前者由排列紊乱牙体组织构成,后者由多牙样结构组成,均无明显自觉症状,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彻底预后好,儿童术后需密切观察颌骨发育情况。
混合性牙瘤
组成与表现:由排列紊乱、相互混杂的牙体组织成分构成,没有典型的牙结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上下颌前磨牙及磨牙区。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有的可能会导致颌骨膨大,X线表现为境界清楚的透光区,内有许多砂粒样密度增高影。
发病机制:可能与局部受到外伤、感染等因素刺激,导致成牙组织的发育异常有关,其具体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主要是成牙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错构。
组合性牙瘤
组成与表现:由许多牙样结构组成,这些牙样结构虽然形态不像正常牙齿,但基本的牙体组织如牙釉质、牙本质等是存在的,好发于上颌切牙-尖牙区。一般也没有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颌骨膨大就诊,X线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其中可见数目不等的类似牙齿的结构影像。
发病机制:同样与成牙组织的发育异常相关,可能是在牙胚发育的早期阶段,牙板的上皮剩余异常增殖,进而形成了多个牙样结构的组合。
牙瘤的临床表现
混合性牙瘤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前磨牙及磨牙区。
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的患者可能会发现颌骨逐渐膨大,局部颌骨膨隆,表面皮肤正常,触之有乒乓球样感。
X线检查可见境界清楚的透光区,内有许多砂粒样密度增高影,这些砂粒样影是排列紊乱的牙体组织成分。
组合性牙瘤
好发于上颌切牙-尖牙区。
通常也没有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因颌骨膨大而就诊,X线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其中可见数目不等的类似牙齿的结构影像,这些影像形态虽不像正常牙齿,但具备牙体组织的基本结构。
牙瘤的诊断
临床检查:医生会进行口腔检查,观察颌骨有无膨隆、牙齿的萌出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X线是诊断牙瘤的重要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颌骨内的病变情况,区分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会进行CT检查,CT可以更精确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颌骨内部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牙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一旦确诊为牙瘤,通常需要手术切除。手术的时机需要根据牙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对颌骨发育的影响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对于较小的、没有明显症状且不影响颌骨发育的牙瘤,可以密切观察;但对于较大的、导致颌骨明显膨隆或影响牙齿正常萌出的牙瘤,应及时手术切除。手术时要尽量完整地切除牙瘤组织,以防止复发。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尽量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减少对颌骨生长的干扰。
牙瘤的预后
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彻底的牙瘤预后较好,复发的几率较低。但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可能会导致复发。对于儿童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颌骨的发育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颌骨的发育可能会受到手术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复诊,如拍摄X线片等,以确保颌骨能够正常发育,牙齿能够正常萌出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