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可能致肾积水的疾病、保持泌尿系统通畅(合理饮水、避免憋尿)、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结石患者依情况治疗、肿瘤患者规范治疗)、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泌尿系统感染以预防肾积水。
一、定期体检
原因:定期进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可能导致肾积水的疾病,比如泌尿系统的结石、肿瘤、先天性畸形等。以泌尿系统结石为例,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可以在结石较小、尚未引起严重肾积水时就被发现并干预。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都应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泌尿系统疾病史的人群、长期憋尿的人群、患有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等)的人群等。对于儿童,也应按照儿童保健的常规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等情况。
二、保持泌尿系统通畅
合理饮水
具体做法: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以增加尿液生成,起到冲刷泌尿系统的作用,减少尿液中杂质沉积形成结石等阻塞泌尿系统的风险。例如,多饮用白开水,避免长期饮用含糖饮料等。
特殊人群: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合理安排饮水量,保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于老年人,也要鼓励适量饮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等负担,可少量多次饮水。
避免憋尿
原因: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尿液逆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增加肾积水的发生风险。例如,工作忙碌时应尽量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不要长时间憋住尿液。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人群都应避免憋尿,尤其是学生、司机等长时间无法及时排尿的人群。儿童也应及时引导其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因贪玩等长时间憋尿。
三、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结石患者
治疗方式:如果患有泌尿系统结石,应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手术治疗。例如,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输尿管结石,有一定的自行排出概率,此时通过增加饮水、适度运动等方式有助于结石排出,降低肾积水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谨慎处理,尽量优先选择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以减少对儿童身体的影响。
肿瘤患者
治疗方式: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应早期进行规范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和类型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早期切除肿瘤等病变组织可以避免肿瘤阻塞泌尿系统导致肾积水。例如,早期肾癌通过手术切除后,肾积水的发生风险会大大降低。
特殊人群:老年肿瘤患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选择对身体耐受性较好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泌尿系统功能变化。
四、注意个人卫生
原因:保持泌尿系统周围的清洁卫生可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而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引发输尿管狭窄等情况,进而导致肾积水。例如,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都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儿童等相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人群。儿童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尿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