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常见原因包括外伤性尿道狭窄(会阴部骑跨伤致尿道球部损伤、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医源性尿道狭窄(尿道器械操作及尿道手术不当等致瘢痕形成)、先天性尿道狭窄(尿道外口狭窄、尿道瓣膜)、尿道感染性狭窄(特异性如尿道结核、非特异性如慢性尿道炎致瘢痕形成)。
会阴部骑跨伤:多因会阴部突然撞击到硬物,如骑跨在栏杆上,导致尿道球部损伤,这是男性前尿道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受伤当时尿道出血,随后出现尿道狭窄,其发生机制是受伤处组织水肿、血肿,后期瘢痕形成导致尿道狭窄。这种情况在年轻男性中相对多见,尤其是有高危性行为或从事特殊职业(如经常需要骑跨动作)的人群更容易发生。
骨盆骨折:是后尿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车祸、高处坠落等严重外伤。骨盆骨折时,骨折端可能会刺破或挤压尿道膜部,引起尿道损伤,伤后早期可能因休克等原因未及时发现尿道损伤,后期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导致尿道狭窄。老年人群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盆骨折后发生尿道狭窄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恢复过程中瘢痕形成可能更明显。
医源性尿道狭窄
尿道器械操作:如尿道扩张、膀胱镜检查等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感染、瘢痕形成。例如,长期反复进行尿道扩张的患者,尿道黏膜反复受损,容易引发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导致尿道狭窄。这类情况在需要频繁进行尿道器械检查或治疗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如患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需要多次进行膀胱镜检查的中老年男性。
尿道手术:如前列腺切除术、尿道下裂修复术等手术过程中,如果手术操作失误,或者术后局部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尿道狭窄。例如,前列腺切除术时,若手术中对尿道周围组织的处理不当,术后容易形成瘢痕,引起尿道狭窄。不同年龄段接受尿道相关手术的患者都有发生医源性尿道狭窄的可能,尤其是手术难度较大或术后恢复不佳的患者。
先天性尿道狭窄
尿道外口狭窄: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是尿道外口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正常形成,导致尿道外口狭小。这种情况在新生儿或婴幼儿中可能被发现,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男性相对更常见一些。先天性尿道外口狭窄可能会影响尿液的排出,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导致排尿困难等症状逐渐加重。
尿道瓣膜:是男性胎儿先天性尿道狭窄的重要原因,尿道瓣膜可分为前尿道瓣膜和后尿道瓣膜,瓣膜会阻碍尿液的正常排出,引起近端尿道扩张和继发感染,进而导致尿道狭窄。这种情况在男性新生儿中需要重点关注,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排尿功能,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尿道感染性狭窄
特异性感染:如尿道结核,结核杆菌感染尿道后,会引起尿道黏膜溃疡、肉芽组织形成,后期瘢痕收缩导致尿道狭窄。这种情况在有结核病史或接触过结核患者的人群中可能发生,尤其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更易发病,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
非特异性感染:尿道长期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如慢性尿道炎,炎症反复刺激尿道黏膜,导致黏膜增生、瘢痕形成,从而引起尿道狭窄。这种情况在不注意个人卫生、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青年人群相对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