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痛可通过非药物和药物方法止痛,非药物有大量饮水(增尿量冲尿道助结石排出)、改变体位(变姿势改结石位置减刺激);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抑前列腺素合成抗炎止痛)、α受体阻滞剂(松弛尿道平滑肌助结石排出),若止痛无效或剧痛需就医,儿童、妊娠期女性就医需特殊注意,医生会据情况检查处理,如超声、X线等,必要时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
一、非药物止痛方法
(一)大量饮水
1.作用原理: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有助于较小的结石随尿液排出,从而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适用,一般来说,成人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毫升左右,儿童则根据年龄按比例适当减少饮水量,但也需保证足够的尿量。例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分多次少量饮水,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引起不适。
2.具体方式:可以选择白开水、矿泉水等,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等。
(二)改变体位
1.作用原理: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可能会使结石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减轻对尿道的刺激,缓解疼痛。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尝试,比如长期久坐的人,在感觉尿道结石痛时,可尝试站立、行走或变换坐姿等。
2.具体方式:可以先尝试站立,缓慢走动,观察疼痛是否有缓解;如果站立走动效果不明显,再尝试卧位,变换不同的卧位姿势,如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等。
二、药物止痛方法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原理: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对于大多数成年患者适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2.举例:常用的有布洛芬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不同。
(二)α受体阻滞剂
1.作用原理:可以松弛尿道平滑肌,降低尿道阻力,有助于结石的排出,从而缓解疼痛。对于成年男性患者可能更为适用,因为男性尿道较长且有生理性狭窄,α受体阻滞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女性患者在符合适应证时也可使用。
2.举例:常用的有坦索罗辛等,同样需要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使用。
三、就医处理
1.适用情况:如果通过非药物和上述药物止痛方法后疼痛仍不缓解,或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应及时就医。对于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尿道狭窄、泌尿系统感染等病史的患者,更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病史可能会影响结石的排出和疼痛的缓解,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如进行超声、X线等检查来明确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必要时可能会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方法来解除疼痛。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尿道结石痛时更应谨慎处理,因为儿童的尿道较细,结石更容易造成梗阻,且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达可能与成人不同,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会更加谨慎,会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尿道结石痛时需特别谨慎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法,因为药物和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医生会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和处理结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