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梗阻是尿液从肾脏排出时在输尿管受阻碍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有结石、肿瘤、先天性因素、外在压迫等,临床表现有疼痛、尿液排出异常、肾功能损害等,诊断靠超声、CT、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解除梗阻,不同病因及人群治疗方案综合评估制定以恢复输尿管通畅、保护肾功能。
常见病因
结石:输尿管结石是引起输尿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结石可在输尿管内停留,导致管腔堵塞。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生,比如中青年男性相对更易患输尿管结石引发梗阻,长期饮水少、饮食中高钙等高嘌呤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肿瘤:输尿管本身的肿瘤或者周围组织的肿瘤压迫输尿管,如输尿管癌、盆腔肿瘤等侵犯输尿管,会造成梗阻。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肿瘤病史或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情况的人群风险更高。
先天性因素:如输尿管先天狭窄、异位输尿管开口等,从出生时就存在输尿管梗阻的解剖异常,常见于儿童群体,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输尿管发育异常有关。
外在压迫:腹腔内的一些病变,如肠粘连、腹膜后纤维化等,可压迫输尿管导致梗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腹膜后纤维化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
临床表现
疼痛:可表现为腰腹部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呈阵发性,这是因为梗阻导致输尿管痉挛以及肾盂内压力增高引起,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表述不如成人清晰,需仔细观察。
尿液排出异常:单侧输尿管梗阻时,对侧肾脏可代偿性工作,早期可能无明显尿液减少表现,但随着梗阻加重,患侧肾脏尿液排出受阻,会出现尿量减少,严重时可导致无尿;双侧输尿管梗阻则会迅速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进而引发肾功能衰竭相关表现。
肾功能损害:长期输尿管梗阻会影响肾功能,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指标异常,儿童若长期输尿管梗阻会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肾功能受损会影响体内代谢及营养物质的正常调节等。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肾脏大小、输尿管是否扩张等情况,无创且简便,各年龄段均可进行,儿童检查时需注意适度约束等儿科护理原则。
CT检查:能清晰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病因等,如是否有结石、肿瘤等,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注意辐射防护等。
静脉肾盂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肾盂、输尿管的形态及造影剂排泄情况,明确梗阻部位和程度,但有造影剂过敏等禁忌证需注意,不同年龄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禁忌。
治疗原则
解除梗阻
对于结石引起的梗阻:可根据结石大小、部位等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方法,儿童一般优先考虑相对无创的方法,尽量减少对儿童身体的影响。
对于肿瘤引起的梗阻:多需要手术切除肿瘤以解除梗阻,根据肿瘤性质、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对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的梗阻:多需手术矫正解剖异常来解除梗阻。
对于外在压迫引起的梗阻:如腹膜后纤维化,可根据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或手术解除压迫。
总之,输尿管梗阻是一种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的疾病,不同病因、不同人群的治疗方案需综合评估后制定,以最大程度恢复输尿管通畅,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