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感染途径包括血行感染、直接感染、医源性感染;不同人群易患因素及感染特点不同,儿童因免疫等因素易感染,老年人因免疫力等问题易感染,免疫力低下人群易遭机会性感染;病理生理过程是细菌感染脑膜致炎症反应,影响脑脊液循环吸收致颅内压增高,累及脑组织致神经功能受影响,儿童有其特殊表现。
血行感染: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发炎症。例如,当身体其他部位有局部感染灶,如肺部感染(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时,细菌可进入血液,随着血流播散至脑膜。在儿童中,耳部感染等也可能成为血行感染的源头,细菌经血管进入脑膜引发炎症反应。对于新生儿,脐部感染等也可导致细菌通过血行途径侵袭脑膜。
直接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感染直接蔓延至脑膜。比如,鼻窦炎时,鼻窦与颅内脑膜相邻,鼻窦内的细菌可直接蔓延至脑膜引起脑膜炎。头部外伤导致颅骨骨折,外界细菌可直接进入脑膜引发感染,这种情况在头部有明显外伤史的人群中需重点警惕,尤其是儿童在玩耍等过程中发生头部外伤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脑膜炎相关症状出现。
医源性感染:某些医疗操作可能导致细菌侵入脑膜引发感染。例如,进行腰椎穿刺等有创操作时,如果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细菌可能进入脑膜引起感染。在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中,也存在医源性感染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的风险,尤其是手术时间较长、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不同人群中细菌性脑膜炎的易患因素及感染特点
儿童: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血-脑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中的感染较为常见,且儿童时期的一些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增加感染的易感性。此外,儿童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幼儿园等,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多,也增加了患细菌性脑膜炎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同时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炎链球菌是老年人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老年人患肺炎后,细菌更容易通过血行途径侵犯脑膜。而且老年人的血-脑屏障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使得细菌更易进入脑膜引发炎症。
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被HIV病毒破坏,容易遭受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中就包括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可以是多种条件致病性细菌,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细菌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细菌感染脑膜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细菌在脑膜部位繁殖,释放毒素等物质,导致脑膜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会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导致脑脊液压力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同时,炎症还可能累及脑组织,影响神经功能,严重时可导致抽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颅骨骨缝尚未完全闭合等特点,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更易出现前囟饱满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囟门情况来辅助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