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正确刷牙、用牙线或牙缝刷)、合理饮食(控糖、增维)、定期口腔检查和清洁(每年至少一次口腔检查,每6-12个月洗牙)、增强身体抵抗力(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此预防牙龈炎等口腔问题。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牙线可以有效清洁牙齿之间难以用牙刷清洁的部位,对于成年人和儿童(6岁以上牙齿萌出基本完全且牙齿间有间隙的)都适用,使用时将牙线轻轻滑入牙缝,呈C形包绕牙齿邻面,上下拉动清洁。牙缝刷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正畸装置的人群,可更精准地清洁牙缝。
合理饮食
控制含糖食物和饮料摄入:减少食用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因为口腔中的细菌会利用糖分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导致牙龈炎。儿童应尤其注意控制甜食摄入,家长可引导其选择健康零食,如水果、无糖酸奶等。成年人也应减少含糖饮品的日常饮用,如可乐等碳酸甜饮料,降低患牙龈炎的风险。
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西兰花、菠菜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龈的抵抗力。维生素D也对牙齿健康有益,可通过适当晒太阳(每天10-15分钟,避免强烈阳光直射)以及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获取。对于儿童,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以满足维生素需求;对于老年人,由于牙齿和咀嚼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可通过多样化饮食来确保维生素的摄取。
定期口腔检查和清洁
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由专业dentist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包括牙齿、牙龈等,及时发现早期牙龈炎等问题并进行处理。儿童应从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左右开始定期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龋齿、牙龈问题等并进行干预。成年人也应遵循每年至少一次口腔检查的原则,有口腔疾病家族史或有口腔不适症状的人群应增加检查频率。
定期洗牙: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洗牙(龈上洁治),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牙菌斑长期堆积会钙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洗牙可以有效去除这些刺激物,维护牙龈健康。对于患有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的人群,由于其患牙龈炎的风险较高,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洗牙,一般建议每3-6个月洗牙一次。儿童在牙齿发育阶段,若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也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提前洗牙,但需谨慎操作以保护儿童牙齿。
增强身体抵抗力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口腔牙龈组织的健康。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跳绳、骑自行车等,每天保证一定的活动量;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
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更长,一般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睡眠,学龄儿童需要10-12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影响口腔牙龈的健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降低牙龈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