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可致肺部感染,机制包括吞咽功能障碍致食物误吸、咳嗽反射减弱及气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不同人群脑梗后肺部感染有特点,老年人群更易且风险高,儿童相对少见但误吸风险高;预防措施有吞咽功能管理、呼吸道管理及基础疾病控制。
一、脑梗导致肺部感染的机制
(一)吞咽功能障碍
脑梗患者常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这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脑中控制吞咽反射的神经中枢受损,使得吞咽时咽喉部肌肉协调功能失常,食物或唾液容易误入气管。例如,研究发现约有50%-70%的急性脑梗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至气道后,为细菌滋生提供了培养基,进而引发肺部感染。
(二)咳嗽反射减弱
脑梗会影响延髓等部位的神经功能,导致咳嗽反射减弱。正常情况下,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但脑梗患者咳嗽力量减弱,无法及时将进入气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使得痰液等在肺部积聚,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有研究表明,脑梗患者咳嗽峰流速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这直接影响了呼吸道的自洁能力。
(三)气道分泌物排出不畅
脑梗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降低,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同时,患者往往存在意识障碍或肢体活动受限,不能有效配合咳痰动作,进一步导致痰液在气道内滞留。痰液作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会不断滋生细菌,引发肺部感染。
二、不同人群脑梗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应对
(一)老年人群
老年人本身呼吸道防御功能就有所下降,脑梗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老年脑梗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和咳嗽反射减弱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使得肺部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对于老年脑梗患者,应加强吞咽功能评估,早期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如吞咽肌群的按摩等,同时鼓励患者适当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二)儿童脑梗患者(相对少见但需重视)
儿童脑梗虽然发病率低,但一旦发生,由于其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肺部感染的机制也有差异。儿童气道较狭窄,咳嗽反射更弱,吞咽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误吸风险更高。对于儿童脑梗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早期发现肺部感染迹象,及时采取措施,如轻柔的拍背排痰等非药物干预方法为主,避免因误吸等导致严重肺部感染。
三、预防脑梗后肺部感染的措施
(一)吞咽功能管理
早期对脑梗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避免经口进食导致误吸。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吞咽康复训练,如从练习吞咽口水开始,逐渐过渡到进食糊状食物等,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二)呼吸道管理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拍背时要注意力度和部位,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拍患者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无力咳痰的患者,可使用吸痰器等设备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但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呼吸道损伤。此外,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也有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三)基础疾病控制
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脑梗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平稳控制血压等,良好的基础疾病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抵抗力,降低肺部感染的易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