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压测量、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不同检查有各自针对内容及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等情况。
一、体格检查
1.血压测量:脑动脉硬化患者常伴有血压异常,如高血压或低血压。测量血压能初步了解心血管系统状况,不同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不同,成年人收缩压一般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若超出此范围需进一步关注。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长期控制不佳更易并发脑动脉硬化,需密切监测。
2.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等检查。脑动脉硬化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肌力减弱、肌张力异常、腱反射改变或出现病理反射等。不同年龄人群神经系统表现有差异,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本身有退变基础,若出现异常更需警惕脑动脉硬化相关影响。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脂检查:血脂异常是脑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检测指标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LDL-C升高、HDL-C降低与脑动脉硬化关系密切。一般来说,TC正常范围是2.9~6.0mmol/L,TG正常范围是0.56~1.70mmol/L,LDL-C正常范围是<3.37mmol/L,HDL-C正常范围是>1.04mmol/L。有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的人群血脂异常风险更高,需重点关注血脂指标。
2.血糖检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可了解糖代谢情况。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动脉硬化,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3.9~6.1mmol/L,HbA1c正常范围是4%~6%。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等因素会影响脑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3.同型半胱氨酸检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范围一般在5~15μmol/L,若高于此范围需引起重视。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可发现脑内是否有缺血灶、梗死灶等病变,有助于了解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部结构改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头颅CT表现可能因脑实质情况不同而有差异,老年人脑萎缩等基础改变可能影响对病变的判断。
2.头颅MRI检查:相较于头颅CT,MRI对脑内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更早发现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微小病变,如早期的脑缺血灶等。包括平扫MRI和增强MRI等,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等。
3.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性质(稳定斑块或不稳定斑块)等。颈动脉超声检查无创、简便,是评估脑动脉硬化的常用方法。不同年龄人群颈动脉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相对较高。
四、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
通过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评估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等问题。对于有头晕、头痛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患者,TCD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血流动力学表现不同,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