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破伤风需询问受伤情况,包括受伤时间、方式、伤口状况;观察早期前驱症状及局部肌肉紧张,典型症状有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痉挛;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伤口分泌物检查,电生理检查;综合病史、症状及检查结果判断,还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病史询问
(一)受伤情况了解
1.受伤时间:明确受伤具体时间,因为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但也有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情况,受伤时间对判断有无破伤风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受伤后短时间内发病,需高度警惕破伤风可能。
2.受伤方式:了解是被何种物体所伤,例如被生锈的铁器刺伤、被泥土污染的物品割伤等。一般来说,伤口窄而深、有异物残留、被污染严重(如沾染泥土、粪便等)的伤口更易感染破伤风梭菌。
3.伤口状况:查看伤口是否有坏死组织、异物,伤口是否闭合等。如果伤口是闭合性的且较深,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增加感染风险。
二、症状观察
(一)早期症状
1.前驱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它们不具有特异性,可能与其他普通疾病的表现相似。例如,全身乏力可能被认为是过度劳累所致,咀嚼无力可能被当作牙齿问题等。
2.局部肌肉紧张:受伤部位附近的肌肉可能首先出现紧张,比如面部肌肉,患者会感觉面部发紧,张口略感困难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面部表情及张口等情况,若发现异常需提高警惕。
(二)典型症状
1.肌肉强直性痉挛: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是咀嚼肌受累,表现为张口困难,俗称“牙关紧闭”,随后面部肌肉痉挛可出现苦笑面容;颈部肌肉痉挛时患者头部后仰;背部肌肉痉挛时可出现角弓反张;四肢肌肉痉挛时可出现屈肌比伸肌更强烈的痉挛,导致患者身体呈现特定的扭曲姿势。
2.阵发性痉挛:在肌肉强直性痉挛的基础上,还会出现阵发性痉挛,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音、触碰等)均可诱发强烈的痉挛发作,发作时患者非常痛苦,甚至可能出现骨折、舌咬伤等并发症。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破伤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特别留意其是否有吸吮困难、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
三、医学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一般会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这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应激性反应,但该指标不具有特异性,不能单纯依靠血常规来诊断破伤风。
2.伤口分泌物检查:对伤口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有可能发现破伤风梭菌,但阳性率较低,因为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伤口分泌物中不一定能被及时检测到。
(二)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检查可能会发现特征性的改变,如出现纤颤电位、束颤电位等,但这些改变也不是破伤风特有的,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四、综合判断
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患有破伤风。如果患者有符合上述的受伤史,又出现了相应的症状,就需要高度怀疑破伤风的可能。同时,还需要与其他一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狂犬病、士的宁中毒、化脓性脑膜炎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从而明确是否为破伤风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