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具有特定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症状上腹痛初始脐周或上腹隐痛,数小时后转移固定右下腹,伴胃肠道症状;体征有右下腹压痛、腹膜刺激征及结肠充气试验等特殊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RP常异常;影像学中超声可发现肿大阑尾等,CT可辅助诊断但需考虑辐射风险。
一、症状特点
(一)腹痛
1.起始部位:初始常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定位不精确。例如,儿童急性阑尾炎起始腹痛部位可能不典型,有时易被误认为是胃肠道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
2.转移过程:数小时(6-8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之一,但也有部分患者起病时就直接出现右下腹疼痛,特别是阑尾位置变异的情况,如盆位阑尾,腹痛一开始就位于右下腹。
(二)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早期即可出现,可能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反射性引起蠕动增强有关。儿童急性阑尾炎时,胃肠道症状相对更明显,恶心、呕吐出现较早且较频繁,可能影响患儿的进食和营养状况。
2.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多为肠道功能紊乱所致;也有患者出现便秘,与阑尾炎症刺激结肠有关,但相对不如恶心、呕吐常见。
二、体征特点
(一)右下腹压痛
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但压痛的程度因阑尾炎症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炎症越重,压痛越明显。对于儿童,由于其配合度相对较差,压痛的判断需要更仔细的评估。
(二)腹膜刺激征
包括腹肌紧张、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当阑尾炎症加重,发生化脓、坏疽或穿孔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但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膜刺激征可能不典型,表现为腹部压痛、拒按等。
(三)其他特殊体征
1.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按压左下腹,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有炎症。
2.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属腹膜后位。
3.闭孔内肌试验: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屈曲90°,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三、实验室检查特点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可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70%-90%以上,但也有部分患者,如老年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白细胞升高可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仍可能升高。儿童急性阑尾炎时,白细胞升高的程度相对较成人更明显。
(二)C反应蛋白(CRP)
CRP常明显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炎症活动度的指标之一。
四、影像学特点
(一)超声检查
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超声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因为儿童腹部X线、CT检查受辐射影响较大,而超声无辐射且可较好地显示阑尾形态等情况。超声下可见阑尾增粗,直径超过6mm常提示阑尾炎可能,还可观察阑尾周围有无积液等。
(二)CT检查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但需权衡辐射风险,尤其对于儿童和育龄女性等特殊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