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牙龈炎有多种症状,牙龈色泽可变为暗红或鲜红,青少年等人群更易出现;牙龈外形会增生肥大呈球状等,长期吸烟及有不良口腔习惯者更明显;牙龈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有牙周炎病史者变化更显著;刷牙等时易牙龈出血,儿童换牙期、老年人群较易出现;病情发展可形成牙周袋且牙齿可能移位,青少年换牙期、女性孕期更易有牙齿移位情况。
表现: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而增生性牙龈炎患者的牙龈颜色可能变为暗红或鲜红。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牙龈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使得牙龈颜色发生改变。例如,在青少年群体中,由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牙龈色泽的改变,且相对较为明显。
年龄性别影响: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由于身体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更易出现牙龈色泽的异常改变。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导致色泽改变更为显著。
牙龈外形改变
表现:牙龈会出现明显的增生肥大,可呈球状、结节状或分叶状。牙龈乳头和边缘龈的体积增大,严重时可覆盖部分牙面。比如,一些长期口腔卫生不佳的患者,牙龈会逐渐增生,原本整齐的牙龈边缘变得不规整,呈现出臃肿的外观。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进而促进牙龈的增生肥大,使得牙龈外形改变更为突出。有不良口腔习惯,如喜欢用牙签不当剔牙等,也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外形异常增生。
牙龈质地改变
表现:牙龈质地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正常牙龈质地坚韧,而增生性牙龈炎时,牙龈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但质地不如正常牙龈紧密。例如,用探针轻触增生的牙龈,容易造成出血,且牙龈不易恢复原状。
病史影响: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其牙龈质地本身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再发生增生性牙龈炎时,牙龈质地的变化会更加明显。而原本口腔健康的人群,在受到局部刺激后,牙龈质地的改变相对更迅速地表现出来。
牙龈出血
表现:患者在刷牙、咀嚼食物或使用牙线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这是因为炎症状态下的牙龈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的机械刺激就会导致出血。比如,早晨刷牙时,牙刷轻轻接触牙龈就会有血迹。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在换牙期,口腔卫生清洁相对困难,且牙龈较为敏感,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家长需要帮助儿童做好口腔清洁,一旦发现牙龈出血,应及时引导儿童正确刷牙,并关注出血情况,必要时就医。老年人群由于牙齿松动、口腔卫生维护能力下降等原因,牙龈出血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且往往容易被忽视,需要家人留意其口腔状况。
牙周袋形成及牙齿移位
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形成牙周袋。牙周袋是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的病理性深沟。同时,由于牙龈的增生和炎症的影响,牙齿可能会出现移位,如前牙可能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等情况。例如,一些患有增生性牙龈炎较长时间的患者,可能会发现牙齿之间的缝隙变大,或者牙齿有明显的偏移。
年龄性别影响:青少年时期是牙齿发育和排列的关键阶段,如果在此期间患上增生性牙龈炎,由于牙齿还在不断发育,更容易出现牙齿移位的情况。女性在孕期,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若原本就有牙龈问题,可能会使牙周袋形成和牙齿移位的情况更加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