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尿道狭窄需多方面着手,包括规范尿道器械操作与手术、积极治疗尿道感染并注意会阴部卫生、避免尿道外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定期体检,从不同方面降低尿道狭窄发生概率。
一、预防医源性尿道狭窄
1.尿道器械操作规范
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如膀胱镜检查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粗细的器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尿道相对较细,更要谨慎操作,避免因器械过粗或操作粗暴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因为尿道黏膜损伤后容易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引发尿道狭窄。在成人中,也应避免反复多次不必要的尿道器械操作,减少对尿道组织的刺激和损伤风险。
2.尿道手术谨慎规范
对于尿道相关手术,如前列腺手术等,术者要具备精湛的手术技巧。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尿道组织的损伤,完整缝合尿道组织。对于有尿道手术史的患者,再次手术时要充分评估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方式,降低尿道狭窄的发生概率。例如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精准的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尿道结构,减少术后尿道狭窄的风险。
二、预防感染相关尿道狭窄
1.积极治疗尿道感染
一旦发生尿道感染,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要按照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尿道感染更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可以避免感染蔓延至尿道深层组织,防止因感染导致尿道黏膜破坏后出现纤维组织替代,引发尿道狭窄。例如急性尿道炎患者,要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病情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感染进而增加尿道狭窄的风险。
2.注意会阴部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儿童由于自理能力较差,家长要帮助其清洁会阴部,每天用温水清洗,勤换尿布或内裤;老年人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良好的会阴部卫生可以降低尿道感染的发生几率,从而预防因感染引起的尿道狭窄。例如会阴部卫生不良容易导致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尿道,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炎症刺激可导致尿道狭窄。
三、预防外伤相关尿道狭窄
1.避免尿道外伤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尿道,避免会阴部受到外力撞击。例如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如骑摩托车等,要佩戴好防护装备,防止会阴部受伤。对于有尿道外伤史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尿道狭窄迹象并进行干预。因为尿道外伤后,尿道组织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容易形成瘢痕组织,进而导致尿道狭窄。
四、其他预防措施
1.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要适量饮水,多排尿,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减少尿道内细菌等病原体的存留,降低尿道感染和尿道狭窄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老年人要注意保持水分摄入以维持正常的泌尿系统功能。
2.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尤其是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或有尿道狭窄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曾有尿道手术史、尿道感染史等人群。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尿道的异常情况,如尿道管径的改变等,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尿道狭窄的进一步发展或降低其发生概率。例如通过超声检查、尿道镜检查等可以早期发现尿道的细微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