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病因包括葡萄糖储存不足(早产、小于胎龄儿、围生期缺氧、低体温、母亲糖尿病等致糖原等储存或生成不足)、葡萄糖消耗增加(窒息、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母亲婴儿等致消耗增多或摄入不足)、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内分泌疾病如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糖代谢相关酶缺陷、脂肪酸氧化代谢缺陷等致血糖异常)。
一、葡萄糖储存不足
1.早产:胎龄越小,肝糖原、脂肪、蛋白质储存越少。早产儿肝糖原储存主要在妊娠最后4-8周内积累,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肝糖原储存明显不足,出生后易发生低血糖。
2.小于胎龄儿:包括宫内生长受限的小于胎龄儿,这类新生儿不仅糖原储存少,而且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也低,易出现低血糖。
3.围生期缺氧:缺氧时新生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促使机体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加,而葡萄糖消耗也增多,同时缺氧导致肝脏和其他组织的灌注不足,影响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引起低血糖。
4.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时,机体代谢率增加,葡萄糖利用加速,同时低体温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相关酶的活性,导致血糖产生减少,引发低血糖。
5.母亲糖尿病:母亲患有糖尿病时,体内高血糖可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出生后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但胰岛素水平仍较高,易发生低血糖。
二、葡萄糖消耗增加
1.窒息:新生儿窒息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促进糖原分解,同时无氧酵解增强,葡萄糖消耗增多,若不能及时补充,易发生低血糖。
2.败血症:败血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刺激新生儿机体释放炎症介质,使代谢率增高,葡萄糖利用加速,而感染导致的进食减少也使葡萄糖摄入不足,从而引发低血糖。
3.先天性心脏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尤其是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心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足,代谢紊乱,葡萄糖消耗增加,同时可能存在喂养困难,导致葡萄糖摄入减少,易出现低血糖。
4.糖尿病母亲婴儿:除了糖原储存不足外,糖尿病母亲婴儿常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出生后血糖下降过快且明显,因为其体内胰岛素水平在出生后不能迅速下降,仍持续作用于机体,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导致低血糖发生。
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1.先天性内分泌疾病
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时,可导致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减少。生长激素缺乏可影响糖原异生相关酶的活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则影响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是促进糖异生的重要激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糖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缺乏时,新生儿的代谢率降低,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但同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也受影响,导致血糖产生不足,从而引发低血糖。
2.遗传代谢性疾病
糖代谢相关酶缺陷:如半乳糖血症,是由于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中半乳糖增高,葡萄糖生成减少;糖原累积症等也可因糖原代谢异常,影响葡萄糖的储存和生成,引发低血糖。
脂肪酸氧化代谢缺陷:某些脂肪酸氧化代谢相关的酶缺乏,导致脂肪酸不能正常氧化供能,机体为维持能量需求,过度消耗葡萄糖,而葡萄糖生成不足,引起低血糖。例如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等,在新生儿期可表现为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