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疝气嵌顿是腹腔内组织通过肚脐薄弱点突出后卡住不能回纳,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有局部肿块不能回纳、疼痛及全身肠梗阻、感染等表现,需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要及时手术治疗,婴儿和成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对于婴儿来说,肚脐疝气较为常见,婴儿的肚脐部位肌肉等组织发育还不完善,存在先天性的薄弱环节,在腹内压力变化时容易发生疝气,而嵌顿则是在疝气基础上,因各种原因导致突出物卡住。比如早产婴儿,其肚脐部位组织发育更不成熟,发生嵌顿的风险相对更高一些。对于成人,肚脐疝气相对少见,但如果存在腹壁薄弱等情况,也可能发生,当成人出现剧烈腹压增高情况时,如搬运重物等,也可能引发肚脐疝气嵌顿。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腹内压力波动较大,增加了肚脐疝气嵌顿的风险。有慢性咳嗽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长期咳嗽导致腹内压力反复增高,也容易引发肚脐疝气嵌顿。便秘患者长期用力排便,同样会使腹内压力升高,增加肚脐疝气嵌顿的可能性。
病史方面: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导致腹壁结构改变的患者,肚脐部位的腹壁完整性被破坏,更容易出现肚脐疝气,进而发生嵌顿。有腹腔内肿瘤等疾病导致腹内压力异常增高的患者,也可能增加肚脐疝气嵌顿的发生几率。
肚脐疝气嵌顿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肚脐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块,通常是突出的疝内容物,肿块质地较软,初期可能还能回纳,但如果发生嵌顿,肿块不能回纳,并且会逐渐变硬。同时,局部可能伴有疼痛,婴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止等表现,因为疼痛不适。成人则能明确感觉到肚脐部位的疼痛,且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
全身表现:如果嵌顿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因为疝内容物卡住后血液循环受阻,可能会导致肠梗阻相关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等感染迹象,这是因为缺血的组织可能发生坏死,进而引发感染,导致体温升高。
肚脐疝气嵌顿的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肚脐部位,能发现突出的不能回纳的肿块,通过触诊等初步判断肿块的性质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通常会进行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地看到肚脐部位突出的疝内容物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嵌顿导致的血液循环异常等情况,帮助明确诊断。
肚脐疝气嵌顿的治疗原则
一旦怀疑或确诊肚脐疝气嵌顿,需要及时处理。因为嵌顿时间过长会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等严重后果。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等方式解除嵌顿,恢复疝内容物的正常位置。对于婴儿等特殊人群,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谨慎评估,但一般也需要尽快处理以避免不良预后。对于成人,也应尽早进行手术干预,解除嵌顿情况,修复腹壁的薄弱区域,防止再次发生嵌顿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婴儿发生肚脐疝气嵌顿时,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惊慌导致处理不当。要及时带婴儿就医,因为婴儿身体各方面较为脆弱,嵌顿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就医途中尽量让婴儿保持安静,减少哭闹,以降低腹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加重嵌顿情况。
成人:成人发生肚脐疝气嵌顿后,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嵌顿情况加重。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因为成人相对婴儿来说,虽然身体代偿能力可能稍强,但嵌顿时间过长同样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也需要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