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常见类型有流脑、肺炎球菌性脑膜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等,不同疫苗可针对性预防相应病原体引发的脑膜炎,儿童、成人特定人群接种有必要性,不同疫苗有不同接种程序,接种疫苗安全性较好但有注意事项,符合条件应积极接种预防脑膜炎。
一、脑膜炎的主要类型及疫苗预防的针对性
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球菌性脑膜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等。不同类型的脑膜炎由不同的病原体导致,而相应的疫苗可以针对性地预防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例如,流脑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导致的流脑;肺炎球菌疫苗能降低肺炎球菌引起脑膜炎的风险;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发的脑膜炎。
二、各类人群接种预防脑膜炎疫苗的必要性
(一)儿童群体
1.婴幼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脑膜炎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是脑膜炎的高发易感染人群。以流脑为例,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接种流脑疫苗等相关疫苗能显著降低儿童患脑膜炎的风险。比如,大规模的疫苗接种项目显示,接种流脑疫苗后,儿童流脑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2.对于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儿童也是高危人群,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炎球菌侵入人体引发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研究表明,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后,儿童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几率明显降低。
(二)成人特定人群
1.生活在人群密集场所的成人,如学生、军人等,由于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较多,感染脑膜炎的风险增加。例如,在学校等密集场所,一旦有脑膜炎病原体传播,成人也可能受到影响,接种相应疫苗可提供保护。
2.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成人,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其自身免疫力较差,更容易感染脑膜炎病原体。接种预防脑膜炎的疫苗能帮助这类免疫力低下的成人降低感染风险。
三、疫苗的种类及接种程序
(一)流脑疫苗
1.A群流脑疫苗:一般6-18月龄接种2剂,间隔3个月。
2.A+C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
(二)肺炎球菌疫苗
1.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基础免疫在2、4、6月龄各接种1剂,加强免疫在12-15月龄接种1剂。
2.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高危人群等,一般接种1剂,若有需要可在5年后加强接种1剂。
(三)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一般在2、4、6月龄各接种1剂,12-15月龄加强接种1剂。
四、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一)安全性
多数人接种预防脑膜炎的疫苗后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有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少数人可能出现低热等症状,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极为罕见,且疫苗在上市前经过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二)注意事项
1.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医生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等应暂缓接种。
2.接种后需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并处理。
3.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以防感染。
总之,预防脑膜炎的疫苗对于不同人群来说是很有必要接种的,能够有效降低患脑膜炎的风险,且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符合接种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接种相应疫苗来预防脑膜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