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道感染的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尿道局部因素和机体免疫力低下。病原体感染有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尿道局部因素有尿道梗阻(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和尿道黏膜损伤(器械检查、性生活);机体免疫力低下包括基础疾病(糖尿病、艾滋病)及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情况易致尿道感染。
一、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是男性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女性的大肠埃希菌可通过性行为等途径传播至男性尿道,尤其是不注意个人卫生时,细菌容易在尿道定植并引发感染。在一些患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的男性中,由于尿液引流不畅,更易滋生大肠埃希菌导致感染。
2.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皮肤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尿道,或者局部皮肤、黏膜破损后细菌直接侵入尿道引起感染。比如男性皮肤有疖肿等感染病灶,细菌可能随着血流到达尿道引发感染。
(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1.支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解脲支原体等可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尿道炎症反应。有不洁性行为史的男性更容易感染支原体导致尿道感染,且如果性伴侣存在支原体感染,男性被传染的风险显著增加。
2.衣原体:沙眼衣原体是常见的引起男性尿道感染的衣原体类型,同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出现尿道分泌物、尿痛等症状。
二、尿道局部因素
(一)尿道梗阻
1.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道内潴留,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从而引发尿道感染。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男性尿道感染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2.尿道结石:尿道内的结石会阻塞尿道,使尿液引流不畅,尿液中细菌不易被冲洗排出,长期积聚就容易引发尿道感染。例如尿道存在小结石时,就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二)尿道黏膜损伤
1.器械检查:如导尿、尿道镜检查等,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使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发感染。在进行这些有创操作时,如果消毒不严格,感染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2.性生活:频繁的性生活、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比如过于剧烈的性行为可能造成尿道黏膜细微损伤,为细菌入侵提供途径,尤其是不洁净的性生活更容易引发感染。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
(一)基础疾病影响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据相关研究,糖尿病患者发生尿道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感染后更易反复发作,病情相对顽固。
2.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极度下降,极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尿道感染,而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难以控制。
(二)其他因素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男性,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被抑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此外,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尿道感染的易感性。比如长期熬夜、饮食不均衡的男性,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尿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