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由自身免疫反应等引发病变累及脊髓白质常局限于数个节段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后异常免疫有关,临床表现有运动障碍起病急骤先双下肢麻木无力后病变平面以下瘫痪早期脊髓休克后期肌张力增高反射异常、感觉障碍病变平面以下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伴束带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尿便障碍及皮肤汗腺血管舒缩异常,辅助检查脑脊液可见白细胞轻度增多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MRI可见脊髓增粗髓内长T1长T2信号,治疗要点包括药物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特殊人群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康复训练遵儿科原则注重营养,老年兼顾基础疾病管理康复循序渐进,女性用激素关注生理影响,有既往感染免疫病史需综合考虑原发病。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发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主要累及脊髓白质,导致脱髓鞘或坏死,病变常局限于脊髓的数个节段。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感染后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并非由特定病原体直接感染脊髓所致。
二、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多起病急骤,常先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随后迅速进展为病变平面以下肢体瘫痪。早期可呈现脊髓休克现象,表现为肢体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等,随着病情发展,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感觉障碍:病变平面以下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部分患者可伴有病变节段的束带感(如腰部、胸部等部位的紧束样感觉)。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尿便障碍,如尿潴留、尿失禁或便秘等,还可能出现病变平面以下皮肤汗腺分泌异常、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表现。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数轻度增多,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2.磁共振成像(MRI):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发现脊髓病变部位脊髓增粗,髓内可见片状或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四、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等,可减轻脊髓炎症反应;也可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2.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二便功能的恢复,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针灸、理疗等康复措施。
3.并发症预防:需积极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例如,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以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对于尿潴留患者,可进行导尿并注意尿管护理以预防尿路感染。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发病可能与感染等因素相关,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体能的训练方式,注重营养支持以促进机体恢复。
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治疗中需兼顾基础疾病管理,预防并发症时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如压疮护理要更细致,避免因局部长期受压导致严重压疮,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关注老年人的耐受程度。
女性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关注对月经等生理方面的影响,用药前需评估药物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谨慎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有既往感染或免疫相关病史患者:要重视原发病对急性脊髓炎发病的影响,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原发病情况,在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制定上要兼顾原发病与急性脊髓炎的治疗需求,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