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孕妇自身因素有遗传、体重(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年龄(≥35岁);妊娠相关因素包括胎盘激素抗胰岛素及孕期身体变化影响血糖代谢;生活方式因素涉及不合理饮食(高糖高脂等)和运动量不足。
一、孕妇自身因素
1.遗传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遗传因素会影响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例如某些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相关的基因存在变异时,在妊娠这一特殊生理状态下,就更容易出现血糖代谢紊乱。不同种族之间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有差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亚裔人群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遗传背景有关。
2.体重因素
孕前体重指数(BMI)过高(BMI≥25kg/m2)的孕妇,妊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孕前肥胖会导致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倾向,在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激素等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使得孕妇的胰岛细胞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但如果胰岛细胞功能不能相应代偿,就容易出现血糖升高,引发妊娠糖尿病。而孕前体重过低的孕妇也可能存在问题,虽然相对少见,但体重过低可能意味着营养储备不足等情况,在妊娠过程中也可能影响血糖调节。
3.年龄因素
年龄较大的孕妇(尤其是≥35岁)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几率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的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身体的代谢调节能力下降,同时,年龄相关的一些生理变化也会影响血糖的代谢,使得在妊娠期间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
二、妊娠相关因素
1.胎盘激素的影响
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如胎盘生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这些激素具有抗胰岛素的作用,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在妊娠中晚期,胎盘分泌的这些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对胰岛素的拮抗作用逐渐增强,如果孕妇的胰岛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克服这种拮抗作用,就会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妊娠糖尿病。例如,胎盘生乳素可以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
2.孕期身体变化
妊娠期间,孕妇的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血容量增加、内分泌系统调整等。这些变化会影响血糖的代谢过程。随着妊娠进展,子宫增大可能会对肠道等器官产生压迫,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同时,孕妇的活动量相对减少等因素也可能干扰血糖的正常调节。另外,孕期孕妇的脂肪代谢也会发生改变,过多的脂肪堆积等情况也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
孕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妊娠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如果孕妇在孕期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大量甜食、油炸食品等,会导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过量,超出了身体的代谢能力,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例如,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使机体短时间内摄入大量葡萄糖,超出胰岛细胞的调节能力,久而久之就可能引发妊娠糖尿病。而同时,孕期如果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也会影响肠道对血糖的调节,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2.运动因素
孕期运动量不足也是妊娠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葡萄糖的利用和代谢。如果孕妇在孕期长期久坐、缺乏活动,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葡萄糖的消耗减少,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例如,孕期长时间卧床休息或者很少进行适量的散步等活动,会使身体的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