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在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存在区别。病变部位上周围性面瘫在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常见病因如贝尔面瘫等,中枢性面瘫在皮层运动区或皮质脑干束,多由脑血管疾病等引起;临床表现中周围性面瘫患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等变化明显,中枢性面瘫额纹正常、眼裂可闭合但闭目无力等;神经电生理检查上周围性面瘫有失神经电位等改变且传导速度减慢,中枢性面瘫无明显失神经电位改变且传导速度正常;影像学检查中周围性面瘫头颅多无异常,中枢性面瘫可发现脑部相应病变。
周围性面瘫常见病因有贝尔面瘫(可能与病毒感染、寒冷刺激等有关),例如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中枢性面瘫多由脑血管疾病引起,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影响到皮质脑干束传导通路。
对于儿童,周围性面瘫可能与先天性面神经发育异常、感染性疾病累及面神经有关;中枢性面瘫在儿童中相对少见,若出现多与先天性脑部发育畸形或脑部外伤等相关。女性在围绝经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时,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可能受激素影响;而中枢性面瘫的发病与女性特定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特点等)相关。长期吸烟、酗酒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周围性面瘫中贝尔面瘫的发病风险,因为吸烟酗酒会影响神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对于中枢性面瘫,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会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生率升高,从而增加中枢性面瘫发病几率。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中枢性面瘫发病风险增高;有面神经病史的人群周围性面瘫复发风险增加。
临床表现
额纹变化:周围性面瘫患侧额纹消失,因为面神经核上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表情肌,周围性面瘫时面神经受损,同侧眼裂以上肌肉失去神经支配;中枢性面瘫额纹正常,由于皮质脑干束损伤时,眼裂以上表情肌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健侧可支配患侧眼裂以上肌肉。
眼裂闭合情况:周围性面瘫患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因为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周围性面瘫时该肌肉瘫痪;中枢性面瘫眼裂可闭合,但闭目无力,用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现象。
鼻唇沟及口角变化:周围性面瘫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表情动作患侧不能完成;中枢性面瘫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程度较轻,皱眉、皱额、闭眼等动作可完成,但微笑或露齿时口角下垂更明显,鼓腮、吹口哨时患侧漏气。
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周围性面瘫患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出现失神经电位等改变,提示神经传导受损;中枢性面瘫肌电图一般无明显失神经电位改变,因为其病变不在面神经本身。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周围性面瘫可见面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中枢性面瘫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因为病变部位不在面神经传导通路的周围部分。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周围性面瘫头颅CT或MRI多无异常,除非是由面神经管内病变等特殊情况;中枢性面瘫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部相应病变,如脑梗死病灶、脑出血病灶等。
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周围性面瘫儿童头颅影像多正常,中枢性面瘫儿童若为先天性脑部畸形等原因,头颅影像可发现相应畸形表现;女性中枢性面瘫患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与女性生理性脑部血流等情况鉴别;长期饮酒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酒精对脑部血管等的影响可能干扰中枢性面瘫脑部病变的判断;有脑血管疾病病史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可更清晰发现中枢性面瘫的脑部病变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