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牙髓炎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保持口腔清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漱口水;合理饮食,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儿童每6个月至1年、成人至少每年检查,35岁以上关注牙周健康;避免牙齿外伤,儿童玩耍及运动时防护、成人注意相关活动避免牙齿撞击;及时治疗相关口腔疾病,龋病及时充填治疗、牙周病积极配合控制炎症。
使用牙线或漱口水: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尤其是牙缝较大的人群。对于无法熟练使用牙线的儿童,家长可在其稍大些后逐步引导学习使用。漱口水也可作为辅助清洁口腔的工具,选择含有杀菌成分的漱口水,能进一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但1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频繁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无酒精漱口水。
合理饮食
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减少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在口腔内被细菌分解产酸,腐蚀牙齿引发龋病进而导致牙髓炎。对于儿童,家长要严格控制其甜食的摄取量,可选择水果等相对健康的零食替代部分高糖零食。比如,有研究发现,儿童每天饮用超过1瓶甜饮料,患龋风险比偶尔饮用者高出数倍。
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咀嚼过程中能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有助于减少食物残渣在口腔内的残留。例如,芹菜等粗纤维蔬菜,在咀嚼时能摩擦牙齿表面,起到一定的清洁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唾液分泌,唾液具有缓冲、清洁和抗微生物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口腔内的酸碱平衡,降低龋病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口腔检查
儿童定期检查:儿童应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因为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更容易出现牙齿问题。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牙列不齐等问题并及时处理,防止问题发展为牙髓炎。例如,早期发现的浅龋可以通过简单的治疗阻止其进一步发展,而如果延误治疗,浅龋可能会发展为深龋,进而引发牙髓炎。
成人定期检查:成人也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35岁以上人群还应关注牙周健康,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和洗牙。牙周炎也是导致牙髓炎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定期洗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菌斑,维护牙周健康。有牙周炎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波及牙髓,引发牙髓炎。
避免牙齿外伤
儿童防护:儿童在玩耍时要注意避免碰撞牙齿,参加一些对抗性运动时应佩戴专业的口腔防护器具,如运动护齿套,防止牙齿受到外力撞击而受损。因为牙齿外伤可能会导致牙髓暴露,一旦牙髓暴露,就容易引发感染进而发展为牙髓炎。比如,在足球、篮球等运动中,佩戴护齿套能有效降低牙齿受伤的风险。
成人注意:成人在进行一些可能会伤及牙齿的活动时,如使用工具时要小心,避免牙齿受到意外撞击。如果牙齿已经有过外伤史,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观察牙髓的情况,因为有些牙齿外伤可能当时没有明显症状,但日后可能会出现牙髓病变。
及时治疗相关口腔疾病
龋病治疗:一旦发现龋病,应及时进行充填治疗,阻止龋病进一步发展。龋病初期如果不治疗,病变会逐渐向深部发展,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例如,当龋洞较浅时,充填治疗简单且效果好;随着龋洞加深,治疗难度增加,且发展为牙髓炎的风险增大。
牙周病治疗:患有牙周病的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牙周炎症。牙周病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使牙齿支持组织遭到破坏,进而影响牙髓的血运和防御功能,增加牙髓炎的发生几率。通过有效的牙周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可以控制牙周炎症,维护牙髓的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