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突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一般症状,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有单眼一过性黑矇等表现,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有眩晕等症状;TIA中颈动脉系统TIA有单眼症状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有脑干小脑症状等,不同人群因血管基础等因素发病风险不同。
一、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症状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一般症状
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不同的脑血管供血区域受损会导致相应的症状。例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时,患者可能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这是因为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外侧面大部分区域,包括运动、感觉和视觉传导相关区域,当该区域缺血时,相应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在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更易发生,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上可能因血管基础疾病等因素有一定差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多为缺血性脑卒中引起颅内压变化或血管牵拉等因素导致。
恶心、呕吐:常与颅内压升高或脑干受累等有关,脑干是呕吐中枢所在部位,当脑干缺血时可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
2.不同血管供应区域症状
颈内动脉系统缺血
单眼一过性黑矇: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典型表现,为短暂性单眼视力丧失,可伴有对侧肢体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眼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视网膜的血液供应。
对侧肢体无力或麻木: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3/5区域,当该区域缺血时,运动和感觉传导纤维受损,导致对侧肢体出现无力或麻木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会增加颈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进而增加缺血风险。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
眩晕、平衡障碍: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因为该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与平衡、眩晕相关的结构,当这些部位缺血时,会影响平衡觉和空间觉的传导,导致患者出现眩晕、平衡障碍,老年人由于内耳动脉等血管老化,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
复视:脑干内眼球运动神经核团或神经纤维受损时可出现复视,因为脑干是眼球运动神经核及传导束走行的重要部位,缺血会影响眼球的协调运动。
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脑干受累时可影响吞咽神经和构音相关神经的功能,导致吞咽困难和说话不清,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易导致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缺血风险。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
(一)颈动脉系统TIA
1.单眼症状:表现为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矇,持续数分钟后恢复,这是由于颈内动脉系统的眼动脉缺血,视网膜短暂缺血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更易发生。
2.对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表现为对侧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是因为大脑半球相应区域缺血,运动和感觉传导纤维受到影响,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TIA的风险增加。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脑干、小脑症状:常见眩晕、平衡障碍、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这些症状也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应的脑干、小脑等结构缺血,影响了相应神经功能,老年人由于血管储备功能下降,在体位变化等情况下更易诱发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有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病史的人群风险较高。
2.跌倒发作:表现为患者突然双下肢无力而跌倒,常可迅速自行站起,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缺血,影响了下肢的运动功能,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有血管病变基础的人群易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