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做到:正确刷牙,早晚至少两次,每次超3分钟,用巴氏法,儿童家长助其养成习惯;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邻面残渣菌斑,儿童需家长协助;成年人每6-12个月口腔检查洁牙,糖尿病、吸烟者等更需注意;儿童从乳牙萌出就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控血糖、保口腔卫生;吸烟者尽量戒烟或加强清洁;均衡饮食,摄入营养物质;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用牙签,减少酸性物质摄入。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牙缝较大的人群或佩戴正畸装置的人群,牙缝刷是很好的清洁工具,使用时要轻柔,避免损伤牙龈。儿童在家长的协助下使用牙线,选择儿童专用牙线,操作要温和,防止损伤牙龈组织。
定期口腔检查
成年人: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周炎的迹象,如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等。洁牙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防止其进一步刺激牙龈和牙周组织。对于有吸烟习惯、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由于这些因素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和加重病情,所以更要缩短口腔检查的间隔时间,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儿童: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就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6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儿童时期是牙齿发育和萌出的关键时期,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可以及时干预,比如纠正儿童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吮指、吐舌等,预防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
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牙周炎,且牙周炎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同时要保持口腔卫生,积极治疗牙周炎,定期复查口腔情况,根据牙周炎的进展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高糖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吸烟者: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抵抗力,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吸烟者应尽量戒烟,戒烟可以显著降低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和减轻病情。如果无法立即戒烟,要注意加强口腔清洁,增加口腔检查的频率。
调整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钙、磷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鱼虾等。维生素C可以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促进牙龈血液循环;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牙齿和骨骼的健康。例如,每天应摄入足够的蔬菜,保证每餐都有蔬菜,种类要多样化,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水果可选择苹果、橙子、草莓等,每天保证一定的摄入量。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维持牙周组织的健康。每周可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时要注意口腔的保护,避免因运动导致口腔受伤。儿童可以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跳绳、骑自行车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过度使用牙签:不当使用牙签可能会损伤牙龈乳头,导致牙龈退缩和牙周袋加深。如果需要使用牙签,要选择质地柔软的牙签,使用时动作要轻柔,顺着牙缝方向轻轻插入,然后剔除食物残渣。
减少酸性物质的摄入:长期大量饮用酸性饮料,如碳酸饮料、酸性果汁等,会腐蚀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进而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应减少酸性物质的摄入,如确实需要饮用,可以使用吸管,减少饮料与牙齿的接触时间,饮用后及时用清水漱口。儿童要避免过多饮用含糖碳酸饮料,家长可以用白开水或鲜榨果汁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