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病是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位置形成,常见腹股沟疝等,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婴幼儿及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有传统、无张力、腹腔镜修补术;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婴幼儿要防腹压增高及嵌顿,老年人防嵌顿绞窄及评估身体选术式,女性股疝易嵌顿要考虑特殊情况及时就医。
一、疝气病的定义
疝气病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气有腹股沟疝、脐疝、股疝等。以腹股沟疝为例,多因腹股沟区存在先天性的鞘状突未闭或后天性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导致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域突出到皮下形成肿块。
二、疝气病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半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其腹壁肌肉可随生长发育逐渐强壮,疝气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保守观察的方法。此外,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2.具体措施:使用疝气带,通过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使用时需注意正确佩戴,避免过紧或过松,且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发生皮肤压迫坏死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1.传统疝修补术
原理:是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利用自身组织进行修补。但该方法复发率相对较高,且术后疼痛较明显,恢复时间较长。
适用人群: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的疝气患者。
2.无张力疝修补术
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材料网片进行修补,避免了传统修补术对周围组织的牵拉,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疝气患者,尤其是复发疝患者。
3.腹腔镜疝修补术
原理: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疝修补操作,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适用人群:适用于双侧疝气、复发疝等情况,尤其适合那些担心传统手术创伤的患者。
三、不同人群疝气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1.特点:半岁以下婴幼儿的疝气多为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所致,肿块可在哭闹、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突出,安静、平卧时可回纳。
2.注意事项:家长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疝气情况,尽量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同时,密切关注疝块是否能正常回纳,若发生疝块嵌顿(疝块不能回纳,伴有疼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因为婴幼儿疝嵌顿容易导致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二)老年人
1.特点:老年人疝气多与腹壁肌肉退变、薄弱以及慢性咳嗽、便秘等慢性疾病导致腹内压增高有关。老年人疝气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因为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身体代偿能力较差。
2.注意事项:老年人若患有疝气,应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以降低腹内压。在考虑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要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和有无复发等情况。
(三)女性
1.特点:女性疝气以股疝较为常见,由于女性骨盆较宽,股环相对较松弛,且妊娠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股疝的发生风险。股疝容易发生嵌顿,因为股管较狭窄,疝内容物突出后不易回纳。
2.注意事项:女性疝气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要考虑到妊娠等特殊情况。若处于妊娠期发生疝气,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非妊娠期女性疝气患者要注意避免因肥胖、慢性腹压增高等因素加重病情,一旦发现疝气,应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