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手术包括术前评估准备、术中麻醉、切口选择、疝囊处理及关闭切口,术后需进行一般、切口、活动饮食及并发症观察等护理,早产儿及有嵌顿史患儿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儿评估
需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疝气出现的时间、有无嵌顿史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身体状况不同,新生儿及婴儿疝气可能有其自身特点,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基本身体状况以耐受手术。例如,较大婴儿要评估营养状况等,因为这会影响术后恢复。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明确疝气的类型(如腹股沟斜疝等)、位置等情况,还需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排除手术禁忌证。
2.术前准备操作
术前禁食禁水,一般小儿术前6-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4小时禁饮清流质,这是为了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手术区域皮肤准备,清洁手术部位皮肤,避免皮肤感染等情况影响手术。
二、手术过程
1.麻醉
通常根据患儿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小儿多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后,患儿进入睡眠状态,保证手术在无痛、肌肉松弛的状态下进行。
2.切口选择
对于腹股沟斜疝,一般采用腹股沟区切口。如果是单侧疝气,切口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上方1-2cm处,沿皮纹方向做切口,长度根据患儿年龄和疝气大小而定,婴儿切口相对较小,年长儿切口可适当延长。
3.疝囊处理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找到疝囊。对于小儿疝气,要仔细分离疝囊,将疝囊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表面游离出来。如果是斜疝,疝囊多位于精索的前内侧。
分离疝囊至颈部后,进行疝囊高位结扎。采用丝线或可吸收线进行结扎,要保证结扎牢固,防止复发。
4.关闭切口
结扎疝囊后,逐层关闭切口。先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等组织,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对于小儿皮肤缝合,可采用细丝线间断缝合或采用皮肤胶粘合等方法,以减少瘢痕形成。
三、术后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小儿术后体温可能有一定波动,要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
体位护理,患儿术后一般取平卧位,膝关节下垫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腹肌,减少腹压,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疼痛。
2.切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如果发现切口有异常,如红肿、渗液增多等,要及时处理,防止切口感染。
3.活动与饮食
术后早期要避免患儿剧烈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因为腹压增加可能导致疝气复发。一般建议术后数小时后可适当床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术后饮食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渐过渡,一般术后6小时如无呕吐等不适可少量饮水,然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再恢复正常饮食。要保证患儿摄入足够营养以促进切口愈合等恢复。
4.并发症观察
要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如阴囊血肿,表现为阴囊肿胀、疼痛等,如有发生要及时处理;还要观察有无肠梗阻等情况,如患儿出现腹痛、呕吐、腹胀等要警惕肠梗阻可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
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更差。术前要更加严格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术前准备。术后要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等情况,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出现体温不升等情况,切口护理要更加小心,防止感染,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促进其身体各系统尽快发育成熟以利于恢复。
2.有嵌顿史患儿
有嵌顿史的患儿术前要更仔细评估肠道等情况,因为嵌顿可能导致肠管缺血等情况。术中要更加仔细操作,防止进一步损伤肠管等组织。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有无腹痛、呕吐等肠梗阻表现,同时要注意切口感染等情况,因为嵌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