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黄疸相关症状如皮肤巩膜黄染、瘙痒;儿童患者症状不典型,老年患者易现重型肝炎表现,孕妇患者病情重易现重型肝炎等严重情况。
一、急性期常见症状
1.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觉极度疲倦,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产生不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乏力。例如,一项研究表明,约70%以上的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其发生机制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有关。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少数患者体温可更高。发热的原因是病毒感染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一般发热持续时间较短,多在1-3天左右,但也有个别患者发热时间稍长。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对食物的兴趣明显降低,食量减少。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胃肠道可能存在淤血等情况,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食欲。据统计,几乎所有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急性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轻者表现为进食量较平时减少,重者可能几乎不想进食。
恶心、呕吐:患者常感到恶心,严重时可出现呕吐。这是因为肝脏疾病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以及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等因素有关。例如,当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下降时,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引发恶心、呕吐症状。
腹痛、腹泻: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多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不一。腹泻则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多为稀便或水样便。腹痛和腹泻的发生与肝脏炎症波及周围组织以及肠道功能紊乱有关,肠道黏膜可能受到病毒或炎症介质的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和吸收功能障碍。
二、黄疸相关症状
1.皮肤和巩膜黄染: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皮肤发黄,巩膜(眼白部分)变黄。这是因为戊型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了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上引起黄染。黄疸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黄疸时可能仅表现为皮肤轻度发黄,重度黄疸时皮肤黄染明显,甚至尿液也会发黄,呈浓茶色。
2.瘙痒:部分黄疸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感。瘙痒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患者
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发热、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例如,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这是因为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往往通过非特异性的症状来体现身体的不适。而且儿童的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黄疸出现可能较晚,但一旦出现黄疸,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密切观察。
2.老年患者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容易出现重型肝炎的表现。例如,可能更快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这与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较弱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的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如乏力更为严重,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且恢复相对较慢。
3.孕妇患者
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发生重型肝炎的风险较高。可能出现黄疸迅速加深、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由于孕期生理变化,肝脏负担加重,且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发生改变,使得病情更容易向重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