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询问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症状及生活方式)、体格检查(测生命体征、心脏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检查(常规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病程长、控制差、有不良生活方式等易致该病,患者可有相关症状、体征及检查异常,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常更弥漫、多支受累且程度重,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需谨慎评估风险。
心血管相关症状:了解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症状。有些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或合并神经病变的患者,需仔细询问非典型症状表现。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高脂饮食导致血脂异常,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
体格检查
一般生命体征:测量血压,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异常,如高血压或低血压。测量心率,观察心率是否过快或过慢,心律失常也是糖尿病性心脏病常见表现之一。
心脏体征:听诊心脏,可闻及心音改变、心脏杂音等。例如,可能出现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音分裂,或闻及收缩期杂音等,提示心脏结构或功能可能存在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血糖控制不佳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升高的LDL-C易沉积在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影响心脏血管,引发糖尿病性心脏病。
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当心肌受损时,这些标志物会升高,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情况,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若发生心肌缺血或梗死,可出现相应标志物升高。
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常见的有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心电图改变可能不典型,但仍需仔细分析。
动态心电图(Holter):能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可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全天的心脏电活动情况有重要价值。
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心室功能: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糖尿病性心脏病早期可能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收缩功能下降,LVEF降低。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正常LVEF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成年男性LVEF正常范围约50%-70%,女性稍高。
心脏结构:观察心房、心室的大小,有无心室肥厚、心房扩大等情况。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等结构改变,这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心肌重构有关。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是诊断糖尿病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等。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往往更弥漫、多支血管受累,且病变程度可能较重,这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需更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