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和尿路感染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特殊人群方面有不同特点,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通过性接触等传播,有男女不同表现及相应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尿路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分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有不同表现及检查,治疗依情况而定,特殊人群如女性、儿童、老年人各有其相关特点。
一、病因方面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比如共用毛巾、浴盆等。
尿路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等,致病原因包括细菌上行感染(如女性尿道短而直,细菌易侵入膀胱)、血行感染(较少见,如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泌尿系统)、淋巴道感染等,另外,机体免疫力低下、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等因素也易诱发尿路感染。
二、临床表现方面
淋病:
男性:急性淋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溢脓,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逐渐变为黄色脓性分泌物。慢性淋病多由急性淋病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尿道瘙痒、灼热感,少量稀薄分泌物等。
女性:宫颈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尿痛、尿频,宫颈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盆腔炎等并发症,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异常出血等。
尿路感染:
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伴有耻骨上膀胱区疼痛或压痛,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肾盂肾炎: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常有发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多在38℃-39℃,也可高达40℃,腰痛可呈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淋病:
涂片检查: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对急性淋病有初步诊断价值,但女性患者阳性率较低。
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核酸,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淋病的诊断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检测。
尿路感染: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尿蛋白可增多,急性肾盂肾炎时可有白细胞管型。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菌落计数≥10CFU/ml为有意义菌尿,10-10CFU/ml为可疑阳性,<10CFU/ml可能为污染。对于球菌,菌落计数≥103-10CFU/ml有诊断意义。
四、治疗方面
淋病: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常用药物有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等。
尿路感染:
治疗要根据感染部位(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病原菌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下尿路感染可选用呋喃妥因、磷霉素等;上尿路感染多需选用抗生素静脉给药,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等,同时要积极处理诱因,如解除尿路梗阻等。
特殊人群方面: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女性患尿路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育龄女性,在性生活后等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要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后及时排尿等。而女性淋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且要注意性伴侣的同时检查和治疗。
儿童:儿童淋病多因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通过母婴传播,儿童尿路感染也较为常见,儿童尿路感染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发热、拒食、呕吐等,家长要密切观察,一旦怀疑要及时就医检查诊断,治疗时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且淋病相对较少见,老年人尿路感染时要注意有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用药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