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晕厥常见病因包括血管迷走性、心源性、脑源性及其他原因,表现有前驱症状、不同伴随症状,相关检查有心电图等,处理要平卧等,预防需针对病因、避免诱因及关注特殊人群。
一、突然晕厥的常见病因
1.血管迷走性晕厥:多由情绪紧张、疼痛、恐惧、长时间站立等诱因引起,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之一。当这些诱因刺激时,会导致体内神经反射异常,使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引起脑部短暂缺血缺氧导致晕厥,多见于年轻人,尤其在体质较弱者中更易发生。
2.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等),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心输出量骤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常见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心肌病患者等。
器质性心脏病:像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也可引发晕厥。例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可能导致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射血。
3.脑源性晕厥
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变,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脑部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晕厥。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者,这些疾病会加速脑血管的病变进程。
神经组织病变:如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病变,压迫或影响脑部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也可能引起晕厥。
4.其他原因
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如胰岛素使用过量)、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血糖过低时,脑部能量供应不足,可导致晕厥。
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会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部供氧不足,从而引发晕厥。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人群。
二、突然晕厥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1.表现
晕厥发作前可能有头晕、视物模糊、恶心、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随后突然失去意识,摔倒在地,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可自行恢复。
心源性晕厥发作时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相关症状;脑源性晕厥可能伴有头痛、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2.相关检查
心电图:可用于检测心律失常等心脏电活动异常情况,是心源性晕厥初步筛查的重要检查。
动态心电图(Holter):能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有助于发现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
头颅CT或MRI:对于脑源性晕厥,可帮助明确脑部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
血糖、血常规检查:用于排查低血糖、贫血等导致晕厥的原因。
三、突然晕厥的处理及预防
1.处理
当发生晕厥时,应立即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同时,可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刺激患者苏醒。如果患者伴有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预防
针对病因预防:对于心源性晕厥患者,需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疾病,如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进展,遵医嘱治疗心律失常等;脑源性晕厥患者要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需平稳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血糖等。
避免诱因: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应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长时间站立等诱因;低血糖患者要规律进食,糖尿病患者合理调整降糖药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发生晕厥后更易出现严重后果,因此老年人若有晕厥发作,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等可能诱发晕厥的行为。
儿童:儿童晕厥相对较少见,但也需重视。如果儿童出现晕厥,要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避免因精神因素等诱发晕厥。儿童发生晕厥后,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送医,在送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儿童头部,避免二次损伤。